孩子有厭學情緒時,說一些無用的「廢話」,比講大道理管用多了

Wendy媽 2022/10/08 檢舉 我要評論

當孩子學習狀態不佳時,你是不是特別著急?然后給孩子臉色看,告訴孩子「你要好好學習」,跟孩子講大道理「如果不好好學習,將來......」

可是,孩子不會因為你的焦慮和勸告而立馬變成學習狂魔,而只是會延續原來的樣子。

孩子為什麼會這樣?是不懂事?是懶惰?是不上進?都不準確,是父母和孩子的心思不在一個頻道上,南轅北轍。

父母往往以為孩子就要聽從指令,他的任務就是學習,不能出現絲毫懈怠。而孩子出現厭學情緒,并不能自控和緩解,他需要情感的撫慰和實際的幫助,而不僅僅是簡單粗暴的要求。

上高二的兒子就是這樣,「好好學習」這樣的話無限循環多次,他依然我行我素,突然有一天,他認為自己有心理問題,不喜歡新的老師,不喜歡新的氛圍,一進班里就感覺煩躁,根本無法學習。

我理解他的情緒低落,給他請了一天假,和他溝通了兩次,他的情緒慢慢走出來,重新調整自己,為自己的目標而努力了。

我發現,當孩子有厭學情緒時,跟他聊一些無用的「廢話」,結合自己的經歷和實際的案例,比講大道理管用多了。 孩子要的不是你給他加油打氣,而是理解。

有厭學情緒是正常的

出現不良情緒很正常,人難免會出現低潮期,不想做費腦子的事情,想玩、想睡覺、想發呆,怎麼輕松怎麼來。

如果有情緒,也不必自責,該請假請假,該休息休息。帶著情緒也沒有好的學習效果,不如調整好,重新出發。當你精神飽滿去做一件事情的時候,效率會特別高。不要在乎那一天或幾天的得失。

《野性養育》中說,13-17歲是一生中最糟糕的時期,你會脾氣暴躁、你會情緒低落。這是因為生理、心理、學習壓力等各方面原因造成的,這不是你的錯,不要覺得自己有什麼病,你很正常。

不只是你會懈怠不想學習,作為成人的媽媽也會受到一些事情的影響,出現不想工作的情況。

記得姥姥每個月都住院的日子,我的精神和經濟壓力都很大,導致每天疲憊不堪。本來打算好好工作,但是一會兒就感覺后背劇痛、大腦發暈,必須要躺在床上休息很久。有時候晚上睡下的時候,不知道第二天能不能醒來,我常常是把每一天當作生命中的最后一天來過。

我知道自己不能倒下,不斷調整,現在好了很多。所以,有情緒不可怕,認識情緒,做好調整,總會好起來。

用成長型思維看待問題

人的思維分為兩種類型,固定型思維和成長型思維。固定型思維就是認為事情不會變化、周圍的一切都與你為敵。成長型思維就是用發展的眼光看待事物,自己有能力改變現狀。

不喜歡老師的做法,對老師沒有好感,會影響學習情緒。人無完人,總會有缺點,試著去發現老師的優點,會覺得老師也很可愛。

比如老師雖然嚴肅、嚴厲,但是做事嚴謹、幽默風趣、講課生動、善良熱情......把重點放在這些優點上,你會喜歡上老師,從而喜歡他教的那一門課。

不要否定自己的能力,你身上也有很多優勢,英語學得很好、攝影被老師認可。這些優勢也不是突然就有的,是因為從小就做好了準備,是因為你喜歡學,是因為你用心去學,是因為你相信自己能學好。

學其他知識也是一樣的道理,只要你有信心學習,付出一定努力,總能學好,只是時間的問題。

戰勝挫折很有必要

人的一生不會一帆風順,總有遭遇挫折的時候,總有犯混發暈的時候。遇到困難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想去克服困難。

試想在你剛接觸3D打印機的時候,組裝的機器噪音很大,打印的東西很多毛刺,但是你沒有放棄,一直在不斷改進。現在組裝的機器噪音很小,打印的東西很精致,這就是你克服困難的結果呀。

如果因為開始做得不好,就認為自己就這水平了,永遠不可能變好了,就不會做出更好的機器了。

同樣的,學習也不可怕,敢于逆流而上,用對方法,你也能改變自己。

有個可以學習的榜樣,叫董宇輝,他國中的時候才學英語,只認識26個英文字母,他為了背單詞,把單詞寫在手上反復背誦,為了學好英語,把整本書都背誦下來,成績從班級墊底到了班級第一。

高一結束的時候腿部骨折,高三回到學校時,模考才考320分,他沒有自暴自棄,一點點攻克難關,成績逐步從300多到400多到500多到600多,最后考上了西安外國語大學,現在是一個知識很淵博的主播。

當然,不必和別人比較,只要比自己的過去更好一點點就是勝利。

人是會后悔的

在未成年的時候,經歷事情少的時候,可能不知道什麼是后悔,但是當你后悔的時候一切都來不及了。

我現在就有很多后悔。

上高中的時候,為什麼不能再努力一點,考一個更好的大學。為什麼沒有考慮家里的經濟條件,非要選擇一個學費貴的大學,第二年開始差點交不起學費,當初選擇一個公費師范該有多好。

畢業的時候,為什麼要貪圖安逸回到家鄉,而不是留在北京繼續奮斗。上班后也動過重新回到北京的念頭,可總是不夠自信,害怕承擔不可預知的未來。最終就像現在這樣庸庸碌碌,沒有實現高中時的夢想。

很多事情就是這樣,當你蹉跎的時候,就慵懶了時光。如果不想讓自己在將來后悔,就要立刻行動。

有個心理學現象叫做行動興奮,只要行動起來就能刺激興奮的到來,讓自己有動力去做一件事情。

既然自己有了目標,就要看看離目標還有多遠,規劃好,馬上行動,讓自己在將來不會為過去的不努力而后悔。

努力不一定能成功,但不努力一定不能成功。

寫在最后:跟孩子溝通的時候,并沒有強調一定要「好好學習」,但實際上和學習都有關系。孩子會從這些樸素的語言,活生生的案例中,接納情緒,認識自己,用成長型思維看待問題,敢于戰勝挫折,努力向前,不悔青春。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