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見過「世面」的孩子,身上會有3種特質,將來更容易成大器

Wendy媽 2022/08/24 檢舉 我要評論

和閨蜜小穎一起逛街,她說暑假給兒子報了全國各地、很多地方的夏令營,孩子每天不是在飛機上,就是在去機場的路上。

我說: 「你這也太卷了吧,你家娃才8歲」

小穎說: 「也不是卷,就是想讓孩子多見見世面」。

說起世面,我想起作家海明威的一句名言:

如果你足夠幸運,年輕時候在巴黎居住過,那麼從此以后,無論你到哪里,巴黎都將會一直跟著你。

其實,這種可能伴隨一個人一生的印記,就是閨蜜口中的「世面」。

要知道,對于兩個孩子來說,見過世面與沒有見過世面,將會擁有截然不同的人生。

那麼對于孩子來說,什麼才算是見過世面呢?見過世面的孩子又有哪些不同之處呢?

其實,那些真正見過世面的孩子,身上都會有3種特質,將來更容易成大器。

不會以自我為中心

在許多家長看來,讓孩子見世面,無非是讓孩子去更多的地方,見更多的人,享受更多的東西。

簡單來說,就是讓孩子去接觸普通人無法觸及的生活。

事實上,在我看來,這種以旁觀者的姿態去享受新事物的方式,并不能算是真正的見世面,因為缺乏共情,也沒有思考,最終雖然看遍了大川大河、人生百態,仍然在思維上有一定的局限性,遇到問題也會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在《晉書》里,曾經記載過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年發生了饑荒,老百姓食不果腹,苦不堪言,消息很快傳到了晉惠帝的耳朵里,當時聽到奏報,晉惠帝心急如焚。

在經過漫長的思考之后,他想了一個解決問題的方法: 「既然老百姓沒有米飯吃,為什麼不吃點肉粥充饑呢」?

對于生長在皇宮里,每天錦衣玉食的皇帝來說,吃肉粥就是最差的處境,所以很難與老百姓的苦難真正共情,也不會認真去思考災難的實際情況,所以雖然晉惠帝擁有著最好的東西,卻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是最沒有見過世面的人。

而真正見過世面的孩子,是領略過高山大河,也看過鄉間土堆,并且在看過、見到、感受過之后,會有自己的反思、深省。

而在思考過后,他們就會擁有超強的共情能力,所以無論遇到任何事情,都不會以自我為中心,活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里,因為這類孩子的眼界和思維不會受到局限,他們對事情的理解更為深刻。

低調謙遜,不會炫耀自夸

真正見過世面的孩子,往往會及時了解到一個道理: 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我的一個朋友曾經分享過她兒子的故事。

她兒子從小學習圍棋,在一個小城市里,可以說是同齡人的佼佼者,所以她兒子以前無論走到哪里,都特別喜歡炫耀自己的棋術。

直到有一天,孩子去參加了一個更具權威的圍棋比賽,他才發現原來有很多比他年齡小的孩子,棋藝卻比他高出好幾個段位。

更讓朋友的孩子感受到不適的是,這些年齡小的孩子在贏棋之后,不會炫耀自夸,而是非常紳士和平和。

后來朋友說,兒子回家后緩了很長時間才回過味來,從那以后像變了一個孩子一樣,不但學棋更加刻苦,而且變得越來越低調謙遜。

其實,就像很多人說的那樣,無論你在某一方面多麼優秀,多麼一騎絕塵,但是在這個世界上一定還有比你更加優秀的人存在,

所以說,那些真正見過世面的孩子,會永遠保持低調謙遜,不會到處炫耀自夸。

原因很簡單,他們看見過更厲害的東西,也知道自身的不足,所以才會謹慎處事,待人更加寬和。

積極樂觀,敢于面對

見過世面的孩子,往往更加積極樂觀。

而這種樂觀,來源于他們見過了很多的喜怒哀樂,悲傷疾苦,所以在成長過程中,無論遇到怎樣的困難,都會坦然面對,心懷慈悲。

就像之前在網上看到過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小男孩家境殷實,從小就沒受過一點委屈,是典型的「溫室里的花朵」,但是隨著慢慢成長,孩子變得越來越不知道勤儉節約,每次花錢都大手大腳。

后來實在沒辦法,家長就把孩子帶著去了一次偏遠的山區,在那里孩子受到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次強烈的沖擊。

因為親眼目睹了很多孩子穿不暖、吃不飽的情景之后,他對生活有了全新的感悟,后來回到家后,每次吃飯都會吃得干干凈凈,就算是落在飯桌上的米粒,也會撿起來吃。

而每次這樣, 家長都會說:「那都臟了,別吃了」,可是這個時候,孩子卻回答說: 「那些小孩都吃不起飯,我有的吃都不錯了」。

見過世面的孩子,長大就在一瞬間。

當孩子見過世面,他們就會懂得這世界并非是這樣的衣食無憂,或許在這個世界上,某個家庭正因為吃不起飯,等待著命運的審判。

也正因為如此,他們才對周圍的一切更加寬容,也更加感恩父母的贈予,也不會再覺得什麼都是天經地義,對待任何困難與挫折,也會更加坦然和積極。

其實,所謂見世面,就是看見自己的人生,看見這蕓蕓眾生可能會面對的生活。

所以作為家長,不要以為帶孩子去更好的城市、吃更好吃的美味、玩沒有見過的東西才是見世面。

因為真正的見世面,是讓孩子面對任何情況,都有勇氣過好自己的一生。

最后也想問問大家,你覺得對于孩子來說,什麼才是真正的見世面呢?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