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幼兒園過得到底怎麼樣?娃不會說,你得這樣問

Wendy媽 2022/09/05 檢舉 我要評論

孩子上幼兒園后,最焦慮的不是孩子,反而是家長。很多家長擔心孩子在幼兒園過得不好,所以一到放學時間就不停地追問孩子:「今天在幼兒園表現的好不好?」「今天老師表揚你了嗎?」「今天在幼兒園吃了什麼?」

有的孩子恨不得把幼兒園的每件事都跟爸爸媽媽說一遍,有的孩子回答卻比較敷衍,常常「撬」不出只言片語。這是因為孩子年齡太小,記憶力和表達能力不如成年人,無法很好地概括一天發生的事情。

想要了解孩子在幼兒園的情況,用這4招,輕松搞定!

觀察孩子放學后的表現

孩子在幼兒園過得好不好,其實不必問孩子,只要觀察孩子放學后的表現就能知道答案。

家長可以摸摸孩子的身體,如果孩子的身體是柔軟的,說明他在幼兒園很放松;如果有一點發緊,說明他心里感到緊張、恐懼。還可以看看孩子的表情,如果孩子的表情是自然的,說明他的心情愉悅;如果表情有一點木訥,說明在幼兒園也許發生了讓他感到不愉快的事情。

另外,家長在接孩子放學時可以刻意停留一小會兒,觀察孩子的反應。如果孩子不介意,甚至想留在幼兒園多玩一會兒,說明他過得很開心;如果孩子感到著急、焦慮,不停催促家長「快點回家」,甚至擔憂地問「明天還要來幼兒園嗎」,這就是一個很重要的信號,說明孩子對幼兒園有抵觸情緒,家長需要及時了解孩子遇到了哪些不開心的事情。

和孩子聊天,觀察孩子提到同學、老師時的反應

有的家長發現,原本比較內向的孩子,在幼兒園待了一段時間后,變得越來越愛說話了。這說明幼兒園的氛圍給孩子帶來了良好的影響,孩子在幼兒園很放松。

和孩子聊天,是了解孩子幼兒園情況的重要方式之一。家長可以多提及孩子的同學、老師,觀察孩子的反應。如果孩子不排斥,而且很開心地分享某位老師或某位同學的趣事,這是一個很好的信號,說明孩子在幼兒園有親密無間的小伙伴,家長無需太擔心。

反之,如果孩子在幼兒園過得不愉快,那麼當家長提到同學和老師時,他會表現得 沉默不語,不愿意提起幼兒園的經歷,這時家長就需要引起重視了。

準備情緒卡片,了解孩子的準確情緒

接孩子放學時,有時家長會發現孩子的情緒很反常,一直不說話,或者突然對著爸爸媽媽大發脾氣,甚至大哭大鬧。但當家長問他們「為什麼不開心」時,孩子又沒辦法將發生了什麼講清楚。

這是因為, 幼兒園的孩子對情緒并沒有客觀的認知能力和表達能力,想要通過詢問的方式了解孩子的情緒很難。

遇到這種情況, 家長可以準備情緒卡片,讓孩子根據圖案選出今天的心情,給孩子提供一個表達的渠道。如果孩子選擇的是積極情緒,家長可以對孩子說:「寶寶,可不可以跟媽媽分享一件今天開心的事情呀?」鍛煉孩子的表達能力。

但如果孩子選擇的是消極情緒,比如生氣或難過,那麼家長需要及時進行引導,通過親子游戲,比如模仿不同的表情,幫助孩子理解自己的情緒,正視情緒,共同解決問題。而不是任由孩子無理宣泄,或通過轉移注意力壓制負面情緒。

通過角色扮演,還原幼兒園場景

雖然幼兒園孩子的表達能力有限,但是模仿能力極強,我們可以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還原幼兒園場景。

比如家長可以跟孩子說:「寶寶,我們來做一個游戲吧,現在媽媽要來上幼兒園,你扮演老師教教我好不好?」隨后,家長可以假裝孩子不吃飯的表現:「老師,我不想吃飯。」這時,孩子就會自然模仿出當自己不想吃飯時,老師是怎麼做的:「不吃飯沒法長高高哦,老師來喂你,我們多吃幾口好不好?」

除此之外, 家長也可以假扮淘氣的孩子,做各種淘氣的事情,看看孩子會如何模仿老師來解決。

角色扮演的方式能通過畫面感調動孩子的記憶力,在孩子的模仿中,家長能輕松了解到孩子在學校吃飯、睡午覺、排便、和同學老師相處的情況。

孩子在幼兒園過得好不好,是每一位家長格外關注的問題。但在了解的過程中需要注意方式方法,切莫因為關心過度領會錯了孩子的情緒。在孩子上幼兒園的過程中,家長的鼓勵和理解也很重要,不僅能幫助孩子迅速適應幼兒園生活,也能為良好的親子關系打下基礎。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