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大不孝順的娃,會把這3句話掛嘴邊,如果不及時糾正老了要遭罪

Wendy媽 2023/07/08 檢舉 我要評論

有句老話:「 三歲看大,七歲至老。」

意思是, 看一個孩子三歲的樣子,大概就能預測他長大后的狀態。如果孩子從小就尊敬師長、體諒父母,長大后也會是一個孝順父母、理解他人的人。

相反,如果一個孩子從小就任性胡鬧、目無尊長,如不及時介入糾正,長大后就很有可能變得目無法紀、以自我為中心。

教育是一件「前人栽樹后人乘涼」的事,如果在孩子的行為還只是小瑕疵時視而不見,必將在他長大后承受數十倍、百倍的反擊。

為人父母最大的欣慰,無外乎等到了垂暮之年,身邊好友能羨慕地說句:「你家孩子真孝順」。 父母最大的悲哀,不是疾病困苦,而是付出全部,卻養出一個不孝順的子女。

據統計,那些長大后和父母關系不和的孩子,小時候會經常說以下4句話,對照以下看看咱家娃有嗎?

「不關我事,都是你的錯」

有些孩子常說: 「不關我事,都是你的錯」、「這跟我有什麼關系?」、「為什麼一定要我來做?」、「我才不管你」……之類的話,有時會覺得他還只是個孩子,但事實上這些話反應的是推卸責任的心理。

美國 著名心理學家弗洛姆有句名言: 責任并不是一種由外部強加在人身上的義務,而是我需要對我所關心的事件做出反應

很顯然,常說「不管我事」的孩子是沒有責任心的,他們對外界冷漠,只關注自己得到了什麼,經常將失去歸因于別人。越來越多的成年人將一事無成、工作生活一團糟,都歸為原生家庭的鍋,其實就是一種推卸責任的體現。

鄰居阿貝的兒子,大學畢業回老家考公,考了好幾次都沒上岸。一怒之下外出去成都打工了,去年阿貝催婚,誰知兒子在電話里吼道: 我的生活和你有什麼關系?那麼多不如我的同學,靠著父母有穩定工作,買房、買車,而你呢?什麼都沒給我,現在跑來催我結婚?拿什麼結?

阿貝嘆著氣說, 辛辛苦苦養了個白眼狼。你看,沒有責任心的孩子遇事習慣把責任推得一干二凈,長大后稍有不順,就會把矛頭指向父母。

「這是我的!你少動」

父母習慣將最好的留給孩子:吃飯時,我們習慣將最好吃的菜夾給孩子;出去玩,看到好玩的玩具習慣買給孩子;久而久之, 孩子就會形成一種默認模式:父母的好東西都是自己的。于是吃飯時,他們會第一個動筷夾走最好的那塊肉;出去玩,媽媽不給買玩具,就撒潑打滾甚至大打出手。

在這種 特殊待遇下長大的孩子,他們唯我獨尊,不會換位思考,更不懂得感恩。看到好東西,他們會習慣性大喊: 這是我的,你少動!

可想而知,這樣的孩子一旦踏入社會,將會遭到什麼樣的毒打。

因為母親沒有滿足自己想買玩具的心愿,小男孩在馬路上按住自己的媽媽,一邊哭一邊用腳踢打媽媽,被保安制止后還大聲怒斥保安,態度囂張到令人發指。有評論說「這孩子再不管教就廢了」,深表贊同!

非常同意《特別狠心特別愛》中的一句話: 中國父母給予孩子的愛,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了。不忍心他們從小體驗生活的艱難,也不懂得適當時機向他們索要,因此最終導致子女們一輩子艱難,一輩子向父母索要。

「別管我,管好你自己」

身為父母難免會管教孩子,大部分孩子雖然對此不滿,但也和父母保持了一個詭異的平衡。然而有些孩子卻完全不同,他們肆意頂撞父母,常說:別管我,管好你自己!

生活中,很多父母都希望和孩子成為朋友,推崇家里人人平等,但往往現實卻很打臉:孩子肆意頂撞父母,無視權威,缺乏敬畏之心。

之前,一位29歲的男子狀告父母「不養之罪」的新聞就體現了這一點。而立之年的男子,天天躺在床上玩手機、睡覺、混吃等死。

老父親讓他去找工作,他破口大罵: 別管我,管好你自己!反正你工資高,又不是沒能力,為啥不養我!

沒有一絲一毫的體諒,只有無窮無盡的索取。 將父母的付出視作理所應當,把自己強行來要的理解成應得。稍有不滿便大發雷霆,把父母當仇人,把自己當債主。這樣的孩子,和白眼狼有什麼區別?

談及兒子變成如今這樣,老父親悔不當初。他說,小時候溺愛孩子,從不讓他干家務,也很少批評他,現在厚顏無恥地啃老,都是我們慣出來的啊!

我們一直在強調,父母要學會放手,讓孩子適當吃苦、獨立面對困難,長大后才有能力抵抗風雨,才有可能扛起屬于他的那份責任與擔當。 溺愛只會讓孩子學會索取,如果不及時糾正,就會像這位老淚縱橫的父親,到頭來遭罪的還只能是自己。

有人說, 孩子像一張白紙,最終這張紙是否能被描繪成一幅精美的畫作,完全取決于父母。深以為然!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懂得感恩、孝順善良,

想要孩子懂得感恩、孝順善良的孩子,就不能忽視孩子品德的培養。孩子的品性非一朝一夕能左右,所以如果您家孩子已經開始經常把上面的三句話掛在嘴邊,那麼從現在開始就多關注一下孩子的心理健康。

當然,并不是說常說這幾句話的孩子將來就一定不孝順,只是建議各位家長當孩子再沖你喊 「都是你錯」、「管好你自己」、「這是我的」時,試一試非暴力溝通,并合理引導。

千萬不要忽視孩子常說的那幾句話,無意識說出來的話,最有可能反應孩子的心理。如果,孩子已經偏執、脫離掌控,也不要怕丟臉,尋求心理醫生的幫助是最好的選擇。

最后,希望每位家長都能對照一下,看看孩子是否有不孝順方面的傾向,提前正向引導會讓傷害減小的最低。希望這篇文章能給你一點啟發~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