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的時候,這四句話家長記得別說,很容易傷孩子的心

Wendy媽 2022/07/21 檢舉 我要評論

父母在教育孩子時,都喜歡苦口婆心地勸說孩子,亦或者是在打壓孩子,企圖讓孩子在批評中成長。父母的這些初衷是能夠理解的,但是言語就像一把雙刃劍,如果沒有正確的表達自己的想法,說出一些不該說的話,那麼給孩子帶來的效果可能是負面的。

教育孩子時,父母的這些話要往肚子咽,對孩子不奏效,還有打擊感

很多父母都會理所當然地認為,孩子應該要懂事,對孩子的成熟程度過于高估,認為孩子在某個年齡段就是應該懂得什麼樣的道理,殊不知年齡對于認知會有較大的限制。

就像當四五歲的孩子因為想吃冰淇淋而與父母哭鬧的時候,如果父母不答應,甚至可能就不走了,停留在便利店門口,這會讓父母們覺得尷尬、丟人,于是會罵孩子,覺得這個年齡段不應該任性了,而是要懂事一些,并且更得體一些,而不是這麼胡鬧、任性。

于是父母會對孩子說, 「你都這麼大了,還不懂事嗎?」,這類話語常常會出現在父母的口中,父母們也覺得自己的這番話很合理。但是實際上,這番話是否合理還需要看孩子的年齡,而不是根據父母的認知來判斷孩子的行為。

還有一部分父母很喜歡打壓孩子,可能是抱有玩笑的態度,也可能是為了激勵孩子, 對孩子說「你真是沒用」或是「你真是沒腦子」,這樣的話如果常常對孩子說,那麼無異于一直在打壓孩子,潛移默化當中就會讓孩子產生「自己可能真的很笨、沒有用」之類的想法,逐漸也就變得更加自卑和壓抑。

作為父母,其實正確的教育態度應該是去鼓勵孩子、支持孩子、引導孩子,而不是一直去否定孩子,雖然說孩子要經歷一定的挫折教育,但父母們的打壓并非是挫折教育。即便孩子在一些事情上真的做的不夠好,那麼父母也不能打壓孩子,而是要陪著孩子一起成長,讓他們總結上一次失敗的經驗,并進行再次努力,可以教會他們做事的方法,提高辦事效率,這才是對孩子的教育態度。

在父母看來,將孩子與其他孩子進行比較,也能夠達到激勵孩子的效果。于是父母們經常會對孩子們說, 「你看看某某家的孩子,人家怎麼能那麼優秀,你再看看你」。諸如此類的表達有很多,甚至是將孩子貶低的一無是處,如果父母們懂得換位思考,那麼可以想象下,如果你是孩子,當你聽到自己的父母這麼評價自己,你會是一種怎麼樣的態度?

如果父母還覺得理所當然,那麼還可以換一種思路。當孩子對父母說,「你看看別人家的父母,怎麼會那麼耐心,那麼有本事,再看看你。」聽到這類話語,父母是否會覺得難受呢?其實孩子也是會有同樣的感受。

除此之外,還有一部分父母喜歡對孩子說,「 我這都是你好」或是「我做這些都是為了你,要不然我也不用這麼辛苦。」這些也是父母們很喜歡說的話,也是確實是如此,但是這會給孩子帶來極大的負擔,不僅會讓孩子覺得自己就像一個累贅一樣,也會讓孩子產生極大的愧疚感,一旦有一點事情做得不好,孩子可能就會變得很不安,害怕父母不滿意,擔心被責罵,覺得對不起父母,整日生活在愧疚當中,這樣的孩子其實很可憐,以后也很難有大的成就。

父母們自身也不要抱著這樣的想法,久而久之可能會讓父母衍生出「假象貢獻型人格」,覺得自己很偉大,做的所有的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并且會覺得孩子就是 應當回報自己,否則就是對不起自己,對孩子的控制欲也很強,其實是非常可怕的一件事,最后可能會導致孩子失去自我。

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父母不應該將自己的想法強行施加在孩子身上,也不應當讓孩子背負著自己的目標,孩子也想有自己的路要走,也想要創造出其他的生活方式,而不是照著父母理想的方法一直走下去。

在孩子剛出生的時候,我們都希望孩子健康、快樂就好,但是在他們慢慢長大之后,我們對他們的要求也就變得越來越多,孩子的壓力也變得越來越大,這真的是父母們希望看到的嗎?真的愿意孩子變成你的「傀儡」嗎?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