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大早,家有二娃的余女士就在辦公室大倒苦水,說寧愿加班也不愿意回家帶娃。
原來是昨晚3歲的弟弟偷拿了7歲姐姐的漫畫書,被發現了。姐姐想要搶回來,爭執之間,兩人不小心把漫畫書撕壞了。姐姐和弟弟都摔倒在地上,哭鬧不止。
余女士心里很煩躁,雖說弟弟不懂事,可姐姐也太小氣了,弟弟還小,為什麼不能讓著弟弟呢?
有同事問她,如果是鄰居家的小孩把姐姐的書偷偷拿走了,姐姐要不要讓著呢?余女士一聽就不樂意了,不問自取視為偷,那肯定不行吖。
同事又問,那為什麼是弟弟偷拿,姐姐就必須得退步呢?
這下,余女士不說話了。
這是很多二胎家庭中常見的一個矛盾,家長都希望孩子們能夠相親相愛,兄友弟恭。
但要注意的是,這種相親相愛,一定不能建立在大寶的一再退步和忍讓上。
在一個家庭里,父母不懂得維護孩子們的邊界思維,不僅會束縛孩子們的自由成長,而且還會讓兩個孩子漸行漸遠,關系變得疏離。
今天我們就來談談,多孩家庭應該如何建立孩子們的邊界感?
邊界感有多重要?
邊界感是什麼?邊界是區分你和我的一條不可隨意逾越的界限。
擁有邊界感的人,就像有一道防護欄,保護著我們的內心世界。可以面對他人不恰當的「越界」行為,堅決地說不,尊重自己,也尊重別人。
而沒有邊界感的人,如同失去了防護欄的保護,他人可以隨意進出,肆意破壞。他們內心焦慮不安,卻無可奈何。
在多孩家庭中,幫助孩子建立邊界感,更應該引起重視。
幫助孩子培養邊界感
1.尊重每個孩子的邊界
人們往往會覺得,邊界是對外人劃定的,一家人何必太計較。
尤其是當家里有多個孩子的,家長會理所當然地認為,大的就該讓著小的,從而使孩子都失去對邊界的把控。
可試想,一個在家里都得事事忍讓,求助無門的小孩子,以后在學校受到欺負了,會奮起反抗嗎?
當他們以后走向工作崗位,面對同事的工作推諉,或領導的職場PUA(精神控制),他們又何來勇氣說「不」?
所以,尊重孩子的邊界,其實是教育孩子學會自尊和自愛。
2.父母也要注意維持與孩子的邊界
作為父母,總是忍不住操心孩子的很多事情。可是孩子逐漸長大,就像出巢的鳥,一步一步走向獨立。
比如兩三歲的孩子開始有自己的想法和喜好。他們想要自己挑選衣服鞋子的款式,會區分物品這是我的還是媽媽的,就連散步,也有自己的路線。
這是孩子在嘗試建立自己的地圖,并逐漸形成邊界。父母應該賦予孩子自由選擇的權利。孩子可以有自己獨立的儲物箱和私人空間,而不必跟家長的放在一塊。
有些父母希望通過把控孩子的方方面面,維持與孩子的親密關系,這其實是一種束縛。
曾見過一個極端情況,一個媽媽粗魯地闖進讀高中的兒子房間,搶了他的手機,只因為喊他吃飯沒有得到及時回應。
到了傍晚,媽媽幫男孩收拾好洗漱的衣服,讓他去洗澡。男孩遲疑了一會,媽媽又是大聲呵斥。
后來,即使男孩成年了,仍然事事依賴父母,自卑且懦弱,無法獨當一面。
尊重孩子的邊界,其實是在培養孩子學會獨立。
3.通過游戲或繪本,教孩子如何守住自己的邊界
可以通過陪孩子讀繪本或者設置游戲場景,模擬一些人際關系方面的沖突。
比如你正在看電視,可是兄弟姐妹搶過遙控器,打開你不喜歡的節目,你會怎麼辦? 比如對方的行為很失禮,比如未經允許就拿了你的玩具,自己很生氣該怎麼辦?
要讓孩子知道,這說明是對方在侵犯你的邊界,你覺得生氣,不高興是自然的。
我們可以教哥哥姐姐們學會禮讓和分享,但不能強迫他們分享。我們應該尊重他們的選擇,并允許他們表達自己憤怒的情緒。
讓孩子知道,即使是弟弟妹妹,也是可以拒絕的。因為家人和朋友之間應該是互相尊重,有商有量的。
教孩子守住自己的邊界,不是教他自私,而是教孩子懂得與人交往的原則。
4.教孩子如何尊重他人的邊界
一個被父母過于縱容,想干什麼就干什麼的熊孩子,是無法學會尊重規則,尊重他人的。
要讓小寶知道,父母和哥哥姐姐無條件愛你,同時你也要懂得界限和分寸。
如果別人搶了自己的玩具,自己會不高興。那同樣的,如果自己搶了別人的玩具,他人也會生氣的。
學會與人商量,友好的溝通,雖然商量不一定會達成一致,但這是一種情感的交流。
尊重孩子的邊界,其實是培養孩子懂得規則。孩子生活在一個會尊重別人,也尊重自己的環境中,將來這個孩子也會用同樣的方式去對待他人,這是被無數實踐所證實的。
所以,我們一定要學會,用正確的方式去對待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