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最大卑微,就是孩子進入青春期,牢記6個相處之道遠勝道理

Wendy媽 2022/09/08 檢舉 我要評論

進入青春期的孩子總是 叛逆、脾氣暴躁、不容易管教,青春期的孩子也讓很多家長 望而生怯,可能還沒說幾句話就和孩子之間的關系 雞飛狗跳,有些孩子甚至直接對家長「冷處理」,比如,家長一問「學習怎麼樣了」,孩子要麼是直接不回答,要麼是淡淡地回一句「就那樣」。

很明顯,進入青春期的孩子和家長之間最大的問題就是溝通困難,比較典型的一些詞語就是 「一說就急」、「一提就惱」、「一點就燃」,也正是因為如此,有不少家長覺得「做父母難,父母最大的卑微就是孩子進入了青春期」,而青春期孩子最典型的代名詞就是 叛逆,可是青春期孩子背后的問題家長又有真正了解過嗎?

每一個青春期叛逆孩子背后都隱藏著一個忽略感受的父母

有一位朋友,她和她女兒之間的日常溝通讓人覺得特別壓抑,曾經和朋友聊天的時候聽她說:「自從女兒進入青春期后,我和她就不能正常溝通,每次一問「作業寫完沒有」,她就暴躁地說:我不寫,難到你給我寫呀」,一時間朋友被懟得 啞口無言、同時也覺得內心 受傷頗重

有天晚上,朋友因為加班感覺肚子餓了,便在客廳里吃些零食和水果,不曾想還因此惹怒了正在房間寫作業的女兒,女兒對著媽媽大吼著說「你煩不煩呀,大半夜吵著讓人寫不成作業」,媽媽認為,女兒對自己說話的方式太不尊重人了,也一點 感恩心都沒有,兩個人還因此發生激烈的 口角之爭

同時,媽媽也特別不理解為什麼女兒進入青春期之后就顯得特別 暴躁,其實青春期的孩子之所以遇事就 暴躁,一言不合就開始鬧情緒,甚至頂撞父母、離家出走等等,這些 見怪不怪的叛逆[性.行.為],不只是我們眼看著孩子的成長變化,或者已經習慣了孩子的叛逆行為,而是在孩子叛逆行為的背后,卻極少有家長反思過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妥當。

要知道進入青春期的孩子,他們身上的變化不只是年齡增長,心理方面也特別渴望被尊重、向往自由,可是很多家長卻認為青春期的孩子懵懂無知、早戀影響學習成績,于是他們總是以家長的 「為你好」而不停干涉參與,而這也恰恰是讓孩子被壓的喘不過氣的自由禁錮,同時也間接性地誘發了孩子渴望自由、極力擺脫父母的叛逆[性.行.為]。

所以,家長那些所謂的強勢或說教溝通方式是行不通的,也很容易令親子關系越來越如履薄冰!

那麼,孩子進入青春期之后家長應該如何溝通呢?牢記6個相處之道遠勝道理

1、不主動提建議,除非孩子開口

孩子:「媽媽,我今天把同學借的書弄丟了」

錯誤溝通:「你看看你,早就說過了,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碰,就是不聽,現在好了吧,丟了我可不會給你買,自己去想辦法」

正確溝通:「好可惜哦,那你同學是不是很傷心?你是不是覺得很難受尷尬?那你準備怎麼辦呢?有需要我幫忙做的地方嗎」

同樣一件事、用不同方式去溝通,會發現所帶來的效果是完全不一樣的,有心理學家曾說「一個十幾歲的孩子,他們往往會對不請自來的建議和關注會感到特別憤怒」,而孩子進入青春期后,身體和心理都會發生 不同程度變化,小大人的模樣也開始初步顯示,再加上受到生理變化影響,孩子在行為上會常常努力讓自己變得更 成熟獨立自主一些。

所以,對于青春期的孩子我們不要主動去提建議、更不要輕易批評孩子的行為,試著站在了解孩子、征求孩子意見的角度去和孩子溝通,你會發現我們和孩子之間的距離,可是正在慢慢得到有效升溫。

2、關于愛美外貌,尊重理解孩子

孩子:「我不喜歡剪短發,那樣太丑了」

錯誤溝通:「學生都是剪短發,你是去學習的、不是比美的,剪什麼頭髮重要嗎?短發好,短發才是你們學生應該剪的髮型」

正確溝通:哎呀,原來姑娘都長大了,這個年紀媽媽也經常臭美,不過,如果留長發的話夏天會很熱很熱,這就要看你最后怎麼選擇了」

進入青春期的孩子,普遍開始關注自己的 個人形象衣著打扮,平時對于自己的髮型和穿衣都有屬于自己的 審美標準,比如,女孩可能會偷偷把校服的褲腿改小,又或者在穿長袖的季節堅持穿短袖,喜歡把短發留成披著頭髮的 淑女氣質,這個時候如果父母強行給孩子剪短發、要求他們穿一些不喜歡的衣服,是很容易導致孩子出現 猛烈的反擊。

好的溝通方式,就在于和孩子之間的友好互通,當我們和孩子之間的關系變得糟糕而無法溝通時不妨換個方式,把自己內心的標準摘掉,學著去尊重孩子的 審美,理解他們那個想要彰顯個性、表達自己的內心,只要父母能夠做到「 閉上評論、指責和打擊的嘴」,慢慢地,其實你會發現其實孩子的審美也并沒有那麼糟糕。

3、用描述和詢問,代替說教和嘮叨

孩子:「我已經長大了,你能不能不要總是嘮嘮叨叨地說個不停」

錯誤溝通:「你知不知道現在跟誰說話,翅膀硬了是不是?再不好好學習就出去搬磚吧」

正確溝通:「噢,真是對不起,原來寶貝已經是一個小大人了,其實你的想法還是非常不錯的,如果我們再換個方式、或加一點技巧,結果會不會不一樣呢?

有腦科學家曾經研究發現,孩子進入青春期后,他們大腦中的神經元會得到迅速增加,而神經元細胞之間的聯系也會加強,所以青春期的孩子 認知能力會得到大方面提升,但又由于青春期孩子的前額葉皮層發育不完全,這也就導致孩子在情緒和理智交鋒時,前者總是會不受控制,尤其是面對突發事件時往往表現得比較 易怒暴躁

某著名優秀學家表示「陪伴青春期的孩子就像是陪伴一頭老虎」,那麼家長陪伴青春期的孩子只需要 小心翼翼嗎?答案是否定的,青春期的孩子雖然容易暴躁易怒,但是他們反抗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堅持自己的認知和想法,只要我們多一些 理解包容,尤其是遇到事情的時候一定要用 描述詢問去代替 說教嘮叨,當彼此之間的溝通能夠 友好和諧時,親子關系自然不會愈演愈烈了。

4、不要打破沙鍋問到底,給孩子空間

孩子:「你憑什麼總是動我東西、翻我的東西」

錯誤溝通:「我是你媽,又不是外人,我為什麼不能看」

正確溝通:「對不起,是媽媽錯了,為了彌補歉意,我愿意分享我青春期的一個秘密,沒人第二個人知道的哦」

一個十幾歲青春期孩子,在心理方面往往是特別渴望獨處自由,他們開始有自己的「小秘密」,比如,把想說卻不能說的話通過記筆記的方式詮釋,可有一些父母總覺得孩子必須要聽自己的,一旦有某些事情、某些行為 琢磨不透了,就會 想方設法地打破砂鍋問到底,非要把孩子了解透透地才肯罷休。

其實,和青春期孩子相處略帶糊涂的家長才是最聰明的,孩子不想說的話怎麼問都不會說,還是想說的話不用家長追問就會主動分享,如果我們總是不停地逼迫著孩子說,他們不想說的秘密若強行瓦解、孩子就會徹底封鎖自己的心門不愿意產生過多溝通。

為了改善這種局面,家長一定不要打破砂鍋問到底,可以試著去加入孩子的興趣來搭建溝通橋梁,如果孩子喜歡打籃球、手工辦,平時在餐桌上就可以跟他們討論相關話題,以此打破沉默尷尬的同時,也可以和孩子建立共同興趣的愛好話題。

5、不要簡單粗暴地干涉孩子交朋友

孩子:「我下午想跟同學去打籃球」

錯誤溝通:「打什麼打,你也不看看自己的學習什麼德行,整天跟著同學瞎混,學習還不得倒退得連你自己都不認識」

正確溝通:「寶貝,你是不是很喜歡和xx同學一起玩兒?我覺得如果你把他邀請到家里一起玩一會、一起學會習,這樣會更好,因為媽媽可以更好地照顧到你們哦」

孩子進入青春期之后,朋友在他們心中的分量是遠遠超過父母,同樣一件事情,父母的 苦口婆心勸阻和朋友的幾句話建議,所呈現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但是對于很多家長來說,他們都擔心自己的孩子會 交友不慎,然而,不管父母如何阻止、如何干涉,青春期的孩子都會有屬于自己的交友圈,只不過有一些是擺在名面上的 三五成群,有一些可能是背地里的 暗渡陳倉

和青春期的孩子相處,作為家長,我們要意識到「既然攔不住,就應該打入孩子的朋友群」,可以邀請那些所謂的朋友經常到家里玩兒,之后再試著找機會加入他們的 話題,遇到問題時跟孩子們一起想辦法,看看有沒有其他 解決途徑,當我們可以滿足孩子的需求、為他們提供更多選項和幫助時,孩子自然也就更愿意和我們 溝通了。

6、孩子早戀了,說教不如好好談談心

孩子:「我不就是跟男同學說了幾句話,你至于大吼大叫嗎」

錯誤溝通:「沒事不好好學習,跟男同學瞎樂什麼,一看就是心思不在狀態了」

正確溝通:「記得媽媽青春期的時候喜歡班里一個男孩,然后每天都會找話題溝通,你想不想聽聽我的青春期故事呢」

對于眾多家長來說,最怕青春期的孩子遇到什麼?莫過于危險和早戀,從心理層面來說,早戀又甚是等于危險,尤其是懵懂無知的女孩很容易陷入情感困境、或被人欺凌哄騙,最可怕的還是孩子早戀后影響學習,自此斷送了自己照亮 未來之路的光明。

其實,青春期早戀并沒有想象當中那麼不堪, 情竇初開的年紀誰沒有經歷過呢?現在想想,曾經那些年追過的男孩女孩,只不過是覺得 興趣相投的簡單而純粹,青春期的孩子就是在大膽中不斷嘗試和體驗,相比于家長的批評和干涉,其實青春期孩子更需要來自父母的引導和共情。

比如,主動和孩子分享青春期的早戀故事,讓孩子明白喜歡只是 純粹的感情,通過自身經歷去引發孩子的 情感共鳴,當孩子不再為莫名的 情愫而不斷嘗試突破了解時,你會發現一朝熱度過后孩子很快就回到了學習狀態!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