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3種孩子看似聰明,其實未來很堪憂,家長不要沾沾自喜了

Wendy媽 2022/07/27 檢舉 我要評論

每一位家長都希望孩子 聰明伶俐,聰明的孩子不僅在學習上還是在生活方面都有很大 優勢,智商高、情商高會辦事會講話都是聰明的表現。

我們經常說孩子長大什麼樣在小時候就能看出來,每位家長對聰明的定義和 標準不同,很多孩子的行為看似聰明其實是 假聰明,不僅不利于成長還會影響未來。

這3種孩子看似聰明,其實未來堪憂

小聰明的人會看似聰明其實是 假聰明,甚至影響到人生,孩子3種行為是假聰明。

1、愛撒謊的孩子

加拿大多倫兒童研究所做過一個實驗,表明孩子到 2歲的時候,就已經會說謊, 4歲以后說謊更普遍。孩子最初說謊由于 認知水平有限,沒有足夠的辯識能力,現實與想象混淆,有的孩子把心中期盼的事物 想象成現實講出來。

隨著年齡增長,孩子有了一定

辯識能力,如果再選擇說謊就是為了逃避責任,逃避家長的批評,用謊言 掩蓋錯誤或者換取利益。

這種行為「 趨利避害」看似聰明,其實是小聰明,影響質量形成,孩子一次次嘗到說謊帶來的甜頭成為習慣后,影響一生。進入社會沒有誠信的人,或許會一時得意,但很難長久立足。

2、愛插隊的孩子

2021年在疫情防控非常嚴峻的形勢下,大陸某小區安排居民做核酸,一位 16歲的男孩兒以給媽媽送身份證為由直接 插隊

在工作人員勸說下,這位男孩子情緒激動, 辱罵防疫工作人員,甚至手腳并用,致使工作人員手指受傷,隨后現場的防疫民警將他制服。

這段視訊在網上很快傳開,身為中學生不遵守排隊 規則,還對執勤工作人員 辱罵,不僅沒有規則意識,連最起碼的禮貌都沒有,他也得到了應有的

懲罰。這種行為一定不是偶爾出現,是日常生活中, 插隊、目無規則成為習慣,已經沒有意識 遵守秩序。

在孩子小的時候,家長帶著闖紅燈、亂扔垃圾、插隊、不遵守公共秩序等,這些小事看似 無關緊要,但背后是對規則意識的態度。由小及大,從小沒有規則長大后甚至會出現走捷徑 違背法律底線,看似聰明,實則會釀成大禍。

給孩子從小建立規則意識,不僅是基本的 教養,也是培養孩子自律性和 原則性,是成為一個遵守規則及法律的公民最基礎的行為。

3、愛貪小便宜的孩子

曾經在北京一對夫妻帶著孩子在張自忠捷運站出站時 逃票,家長讓孩子趁著其他乘客刷卡出站時快速跟著出來。

整個過程孩子和父母根本沒有意識到這種 占小便宜的方式不妥,還在逃票成功后大笑,父母這樣的行為簡直就是

反面教材,孩子認為占小便宜應該,長大后為了追逐利益可能會做怎樣的行為難以想象。

當年阿里員工趁著中秋節發福利 占小便宜的事件就是鮮明的例子,員工在中秋節可以參加月餅秒殺,以幾乎成本價購買。四位程序員趁機 鉆空子,惡意編寫腳本低價購買100多盒月餅。公司發現這件事后,直接辭退了這四位員工,雖為技術骨干,但在 質量方面有問題也不被容忍。

對于他們來講,完全有能力購買一盒月餅,只是愛 占小便宜的心理驅使,最終連工作也丟了,也為自己的職業生涯帶來了 污點

小時候愛占小便宜,進入社會就會為了蠅頭小利 違背做人底線,是一個不被信任的人,也很難有大發展。

引導孩子樹立規則意識

李玫瑾曾經講過,孩子接受的教育、具有的觀念,決定著他將來成為什麼樣的人。

孩子從小就是一張白紙,他受到的教育和 觀念都來自于家庭。

從小要培養 規則意識,幼年的梁啟超一次因為一件小事撒謊,母親察覺后教育了他,還立下了 規矩,以后不準說謊。這樣的規矩也用在了他日后教育子女中,他的幾個子女個個都 出類拔萃

在《論幼學》中梁啟超曾經強調,孩子在幼年時就要樹立規則。

無論多小的事只要 違背規則,父母就要第一時間 糾正孩子的行為,讓他懂得守規則的重要性。如果明知故犯,不糾正,這種 寵愛是害不是愛。

作為父母是與孩子相處時間最長的人,父母的言行就是最好的 示范,也是最好的教育。所以父母要 以身作則,首先要嚴格約束自己的言行,才能帶給孩子正向影響。

結語:

大部分孩子天性單純,但是有時候做事不會考慮 方式是否得當,也不能預知后果。如果父母不注意 糾正,很容易使孩子養成不良習慣,影響性格和 質量形成。在孩子小時候父母就要有意識的傳遞給他規則的概念,并且約束自身言行樹立 榜樣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