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成績,培養孩子這3點更加重要

Wendy媽 2022/06/09 檢舉 我要評論

大學聯考結束,接下來就是焦急等待出成績的日子。

寒窗苦讀十二載,究竟能得到什麼樣的結果,相信家長和孩子一樣緊張。

但與此同時,也希望父母們不要給孩子太大的壓力,畢竟成績不是全部。

前段時間看了一段視訊,視訊中父親的致詞,讓我對孩子的成績問題有了另一番看法。

家長會上,老師讓成績倒數第一的學生家長上臺講話,而那位父親一上臺,立刻給了最有力量的反駁:

「第一,我的孩子有名字,不是叫倒數第一名;第二,如果一個老師有能力提高所有孩子的成績,那麼即使他是倒數第一,也不是差生;第三,我的孩子只是成績不好,并不是十惡不赦,他需要的是來自父母和老師的鼓勵,而不是作為反面教材來宣傳。」

話音剛落,全場掌聲雷動。

作家凡小西說: 「我們不應該鄙視平凡,相反應該欣然接納平凡。」

比起成績,家長更應該注重培養孩子的這3點。這樣,即便成績不能盡如人意,他的將來也一定不會太差。

多鼓勵,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短片《努力一點點》中,主人公M是一個喜歡踢足球的小男孩,但是他個頭不高,協調性也不夠好。

訓練結束后,教練對M的媽媽說:

「M的基礎不是太好,他的頭球技術基本為零。

但回家后,面對一臉沮喪的兒子,媽媽并沒有將教練的話如實轉告,而是微笑著說:

「我和你的教練聊過了,他說你一直都很努力。在這之前,你完全不會用頭去頂球呢,但現在你時不時就能做到了。再努力一點點,輕觸一點點就夠了。」

當兒子哭著對媽媽說「我追不上其他人」時,媽媽堅定對他說:

「沒關系,不需要超過所有人,只要努力去超過你前面那個人就好。」

正因媽媽的「謊言」,讓原本自卑,甚至一度想要放棄足球的男孩逐漸相信:

再輕觸一點點、再跑快一點點、再努力一點點,就夠了。

最終,在一場關鍵的比賽中,當初頭球技術為零的M一躍而起,幫助自己的隊伍扳平了比分。

孩子的人生就像長跑,起先領跑的人很少拿到最后的冠軍,往往是在中高水平的,在最后奪得第一。

原因是,第一,他有目標;第二,他壓力少;第三,他有自信。

孩子在成長中都會遇到困難的問題,作為父母更應該少些壓力,多些鼓勵,孩子自信了,在心理上得到了放松,自然會表現更出色。

多讓孩子探索自己的興趣愛好

我國著名數學家陳省身教授,在給中國科大少年班的題詞中寫:不要考第一。

中國科學院朱清時院士對這句話作過一番闡述:

「原生態的學生一般考試能得七八十分,想得100分要下好幾倍的努力,訓練得非常熟練才能不出小錯。

「要爭100分,就需要浪費很多時間和資源,相當于土地要施10遍肥,最后學生的創造力都被磨滅了。」

我們總認為,學習是孩子們的「本職工作」。

但孩子除了學習,更應該有自己的興趣愛好。

紀錄片《小小少年》中,男孩殷然有一個獨特的「癖好」,喜歡沉浸在昆蟲的世界里,心無旁騖地鉆研蟲子。

有時候,他甚至匍匐在地上研究他的「小伙伴」,連續好幾個小時也不覺得累。

對很多父母來說,這種愛好可能會被認為是不務正業,但是殷然的父母卻很支持兒子,尊重他的愛好和選擇,甚至還加參與其中。

不過爸爸媽媽沒有完全地由著他的性子:玩蟲子可以,但是該完成的作業一樣都不能缺。

即便在野外露營,殷然也會被要求進行每天必須的「打卡」活動,比如背課文。

其實,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天賦和興趣,允許孩子在自己熱愛的領域里發光,才能喚醒他們內驅力,讓他們的內心蓬勃跳動起來。

成績和名次并不代表孩子的一切,學習和興趣都應該要平衡發展,孩子才能欣賞更多的風景。

成績不是唯一,品行才更重要

「敢不買手機,老子打死你。」

一個年紀小小的男孩,因為媽媽不給他買手機,就在大庭廣眾之下暴打母親。

視訊里,男孩薅住母親的頭髮,揮舞著手臂瘋狂地砸向母親的頭。

母親被打得毫無還手之力,哭泣著求兒子別再打了。

比起成績,才藝,品德才是孩子最重要,最不可或缺的東西。

一個孩子如果懂得孝順、積極樂觀和樂于助人,相信將來踏入社會,做什麼都不會太差。

經典電視劇《家有兒女》中的夏東海,就是一個懂得育人的爸爸。

一次,父母答應劉星得第一名就獎勵他一個MP3。

劉星便偷了小雪的作文,假裝是自己寫的交上去,結果真的得了第一名。

但當他捧著獎狀的時候,心里卻很愧疚。

思前想后,劉星主動向老師說明了情況,承認了錯誤,并歸還了獎狀。

夏東海得知這件事后,沒有批評他,而是說:

「我對于你這種敢于直面錯誤、承認錯誤的勇氣,有點敬佩啊,不愧是咱們家的第二條男子漢呀。

「由于你勇于承認錯誤,爸爸媽媽決定把MP3送給你。」

夏東海并沒有像其他父母那樣責罵孩子的不良行為,而是用寬容和理解,與孩子建立起了互相信賴的關系。

一個人成年以后,決定他能否走得遠的往往不是成績,而是人品。

培根說過:

「對一個人的評價,不可視其財富出身,更不可視其學問的高下,而是要看他的真實的品格。」

好的人品,在順境時能助你成功,在逆境時能救你于水火,而人品的形成,需要從小的時候養成好的習慣。

這期間,家長的教育和引導,必不可少。

之前有人說,人生最難的3件事就是:接受父母的平凡,接受自己的平凡,接受子女的平凡。

望子成龍本無可厚非,但我們要知道,天才只是鳳毛麟角,九成以上的人,都是平凡地度過一生。

如何調整心態,在平凡的生活與工作中找到快樂、幸福和安定,才是最重要的。

這世上平凡之人太多了,但能過好平凡的生活,才是一生中最大的不平凡。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