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我不行!" 當孩子這麼說的時候,你的第一反應很重要

Wendy媽 2022/09/07 檢舉 我要評論

朋友喬喬最近一直抱怨,說自己孩子遇到問題就打退堂鼓,發愁死了。比如孩子在堆積木,突然積木倒塌了,就會生氣,放棄玩積木游戲,不愿意面對任何失敗。

很多孩子都有這樣的問題,遇到困難就退縮,甚至很多成年人也會類似不愿意直面困難的問題。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根本原因就是在3-6歲的童年時代,沒有很好的培養逆商。我們都希望孩子在遇到問題的時候能夠努力去嘗試,而不是輕易放棄,那到底應該怎麼做呢?

可以試試這幾個方法,我親測好用:

1,鼓勵孩子嘗試,而非直接幫孩子解決

我們在陪孩子的過程中,要多讓孩子去嘗試,鼓勵孩子去嘗試,而不要因為害怕孩子犯錯或者做不好就不讓孩子去嘗試,這樣如果遇到困難,孩子只會逃避或者等著父母來解決。

2,改變說話的方式,把消極的打擊變成積極的鼓勵

當孩子犯錯或者沒法完成一件事的時候,很多家長喜歡諷刺或者打擊孩子:看你咋這麼笨,這點小事都干不好!

如果換個說法,效果會大不一樣:那我們一起想一想,這個時候應該怎麼解決呢?

消息負面的說話方式會嚴重傷害孩子的自尊和自信心,時間久了,孩子就更不愿意去嘗試困難的事情了。

3,通過繪本幫助孩子建立強大的內心

孩子從進入幼兒園開始,就相當于進入了一個『小社會』,需要有自己處理問題的能力了,因為在成長的道路上,會遇到無數個困難和挫折,爸媽不可能隨時出現幫他解決任何問題,所以,小朋友一定要學會自己解決問題。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