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深班主任:以下兩類家庭培養出的孩子,不補課也更容易成為學霸

Wendy媽 2022/11/19 檢舉 我要評論

以前補習班遍地開花,泛濫成災,家長交錢很累。有的家長給孩子報名多個補習班,一周就要花費上千塊錢,孩子的學習負擔也非常重。現如今,補習班被禁止,教育在減負。然而,自從沒了補習班以后,一些爸媽們反而高呼 「更累了,太倦了,受不了了」

原來,在大力打擊之下,補習班是沒了,但孩子們還是得學習啊!沒了補習班,家長被迫取而代之,承擔了 幫孩子補習功課的任務。家長一邊出錢,一邊出力,關鍵還「費力不討好」,時不時就被孩子氣到不行。

有些家長身體承受不住,不敢給孩子補習功課,生怕會生氣過頭,氣到住院。個別家長干脆躺平了,不管孩子了,隨便孩子愛學不學。不得不說,現在的狀況,還真是尷尬。家長騎虎難下,孩子獨木難成林,不容易成為學霸。

不過,一位資深班主任卻給出了不同觀點:別擔心! 一些家庭的孩子,就算不報名補習班,也容易成學霸。畢竟,學霸可不是補習班堆出來的,更不是家長硬看管出來的。

資深班主任在開家長會時,給焦慮的家長舉了一個例子:咱們班級里最窮的家庭,王斌和他的爸爸。一個月生活費就幾百塊錢,人家從來沒有閑錢報名補習班。

王斌的爸爸也沒大文化,只是普通小學畢業,根本沒有給兒子補習的文化條件。但是,王斌一個人靠自己學習,照樣拿下了班級第一名。次次如此,毫不費力,每次都比第二名高出幾十分,知道這是為什麼嗎?因為他的家庭,比上補習班更強。

班主任老師總結:這兩種家庭的孩子,不上補習班也能成學霸

第一種家庭:肯吃苦,不抱怨,父母陪伴學習的家庭

班主任老師說,王斌雖然家條件不好,但王斌的爸爸自學了小吃技術,考了糕點師的證,給別人靠技術打工,供養兒子上學。每天下班回家,王斌的爸爸還會鉆研功課,爭取把食物做到更好吃。

或是,爸爸會坐在兒子旁邊,陪伴兒子寫作業。爸爸是看不懂,可他會默默坐在一邊,堅持付出這份心血。

盡管這位爸爸沒大文化,但這份 積極進取,肯吃苦,不抱怨的精神,足夠影響兒子了。孩子在耳濡目染下,也會像爸爸一樣堅韌,渴望克服困難。越學越好,成為學霸,拿到結果。

第二種家庭:自律性強的家庭

蒙田說:「真正的自由是在所有時候都能控制自己。」一個孩子的家庭成員,如果擁有了這樣的自由,控制住了各種欲望,孩子的家庭學習氛圍該多濃郁!

試想一下,別的家庭在聚餐、旅行,這個家庭的孩子和父母卻在家里看書學習精進。滴水石穿,就算孩子的天資不夠聰穎,但很快孩子也能憑著 高強度的自律性,逐漸追上成績來

自律性較強的家庭,如果孩子的起點低、智慧不如別人高,這些都沒關系。因為孩子和家人都有一定自律性,知道學習是很重要的事情。那麼,孩子在學習這件事上所付出的時間和精力,就有一定的保障了,成績再差也差不到哪里去。相反,自律性強的家庭,還很容易出學霸。

補習班治標不治本,監督孩子家長不能偷懶

知識決定成績,但學習知識靠的是習慣,而不是靠硬補和強灌。這就好比是吃飯,孩子自己主動吃飯才能津津有味,被動強喂孩子吃得會很別扭,少了享受感。知識能補,但不能全靠補,更要靠孩子自己主動學習,輔助家長的監督。

如果家長想要知識充足夠用,考試考分高。那麼,就要養成 良好的學習習慣,比如,高度自律性,主動學習;肯吃苦,多用功學習。在堅持學習的過程里,改正拖延、磨蹭等不良習慣,完善自我,爭取把更多的知識融會貫通,牢記在心,提升總成績,當個學霸。

家長別「偷懶」,培養孩子的好習慣是關鍵

補習班取消了,個別家長的「偷懶」行為就暴露了,一旦對孩子學習上的監督松懈,后果可能就會要孩子自己來買單了。因此,培養孩子的良好學習習慣,這是最為關鍵的事情,家長要重視。

比如,要求孩子每天臨睡之前,背誦英語單詞,記憶語文古詩詞。平時陪伴孩子寫作業,按時預習復習功課。

這些良好的學習習慣養成之后,補習班有沒有都不重要了,孩子已經有了根本上的改變,有了成為學霸的潛質。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