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吼孩子越不聽話,還會破壞親子關系,試試ABCDE法則

Wendy媽 2022/10/03 檢舉 我要評論

我們都做過吼叫父母,孩子每天都在挑戰我們的情緒,我們的憤怒一觸即發,吼叫之后,我們的壓力和情緒雖有所緩解,但隨著而來的是后悔,是自責,是討厭那個控制不住對弱小的孩子吼叫的自己,是暗暗下定決心再也不吼孩子。

其實,我們真的可以說到做到,做一個不吼不叫的父母。

在《不吼不叫:如何平靜的讓孩子與父母合作》中提到不吼不叫的A-B-C-D-E法則,因為其中一個法法則不是做法而是狀態,所以我簡化成了A-B-C-D法則。

1,自問,問三個問題,一,我現在什麼感覺?二,我能不能接納自己的感覺?三,我能不能改變自己的看法?

2,呼吸,在自問的時候開始覺察自己的呼吸,用腹部呼吸,在呼氣和吸氣的時候各數4個數,然后感受到自己的每個細胞都充滿著氧氣。

在做出回應之前盡可能久的覺察自己的呼吸直到內心平靜。

3,確定孩子的需要,首先想想你的期待和要求是否符合孩子的年齡和個性;然后想想孩子需要什麼,他的行為背后的想法和需求是什麼?是一個擁抱?是一個結果?是鼓勵…

4,同理心,將自己置于孩子的處境,嘗試感受孩子的情緒和想法,傾聽他想說什麼?從而更加確定他的需求是什麼。

其實,這些只是理想化的操作,因為情緒的爆發它是一剎那的事情,可能你都沒來得及反應根本沒想過四步驟,情緒已經快速的做出了反應,等到反應過來時,可能只看到瑟瑟發抖的孩子之后是無限的自責。

這是正常行為,我們得接納自己的情緒化的一面,它和大腦的構造有關,大腦分為本能腦(主管本能)、情緒腦(主管情緒)和理智腦(主管思考、藝術、語言等),前兩者雖然低級但很強大,理智腦雖高級但比較弱小,因此日常中大部分決策都是本能腦和情緒腦作出的。

因此,上面abcd法則只在理智腦起作用的時候才有用,如果一直受情緒腦控制,那麼上面的方法就只是空談。不過,好在理智腦越用越強,當我們習慣性不假思索的考慮問題不假思索的去行動,那麼我們就一直會這麼的情緒化;如果我們習慣性思考,勤反思,那麼理智腦就會占上風,那麼我們做任何事情都是對情緒控制自如,善于理性思考分析,最終做出最有利的決策,如此來說,做一個不吼不叫的父母,實行上面的四個步驟是絕對可行的。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