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媽媽給爸爸立下的10條家規,刷爆網絡,父母都該看看

Wendy媽 2022/10/22 檢舉 我要評論

一位媽媽給爸爸立下的10條家規,刷爆朋友圈,父母都該看看[心]

1.下班的路就是回家的路

大多時候,爸爸都是家里最忙的那一個。

以為投入工作、應酬的時間越多,越能提高家庭的經濟水平,也就越能給家人帶來幸福感。

研究表明:常常與父母一起共進晚餐的孩子,能獲得較好的營養,較高的學業成績,很少出現抽煙、喝酒、打架等……

所以,對于爸爸們來說,下班的路應該是回家的路。

2.說一萬句「我愛你」,都不如一句「讓我來」實在

妻子做完飯后,丈夫會主動洗碗,清理廚房。

妻子的心里面總是暖暖的,因為丈夫的每一句「讓我來」,都讓她看到了包容和體諒。

丈夫的心里面也總是暖暖的,因為妻子臉上的笑容,給了他莫大的肯定和溫暖。

丈夫的一句「讓我來」,真的是勝過一萬句「我愛你」。

3.爸爸要多帶孩子去運動

爸爸強壯的身體,充沛的活力,可以讓孩子深刻地感受到運動的魅力。

爸爸每天帶孩子進行12分鐘的運動鍛煉能夠改進孩子的注意力、自控力、閱讀理解能力和認知技能。

爸爸和孩子一起鍛煉,可以加強親子之間的情感溝通和聯系。

4.孩子做作業學習的時候,不能玩手機

每個孩子都有一顆愛玩的心,爸爸在一旁玩手機,不僅很容易讓孩子分心,還很容易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憑什麼你能玩,我就不能玩。」

最好的教育是以身作則,父母想要管住孩子,一定要先管住自己。

5.孩子犯錯時,要多給一點愛和關懷

當孩子犯錯時,粗暴地打罵不會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只會讓孩子得到一個「爸爸不愛自己」的結論。

只有感覺到爸爸的愛,孩子才能放下心防,正視自己的錯誤,聽從爸爸的教導。

愛比懲罰更有力量。

6.孩子不是我一個人的,家也不是賓館

「愛是共擔風雨,共享榮光。」

幸福的婚姻,不是媽媽一味付出,爸爸坐享其成,不是單方面感動,而是雙向奔赴。

孩子不是媽媽一個人的,家也不是賓館。

爸爸的參與和付出,才是一個家庭最好的粘合劑。

7.吵架可以,但不能當著孩子的面吵

父母爭吵,會嚴重破壞孩子的安全感,孩子會擔心家庭破裂,會擔心自己無所依靠。

夫妻爭吵,受傷最深的永遠是孩子。

父母愛意豐滿,孩子才能得到滿滿的滋養。

8.注意自己的形象,給孩子樹立個好榜樣

孩子最初的審美都來自于父母。

爸爸注意自己的形象,保持穿著得體,面貌整潔,給孩子做一個好榜樣,孩子長大才能成為一個讓人賞心悅目的人。

9.爸爸未雨綢繆,定期儲備教育金

教育是一場長跑,父母在孩子教育上的投入,更是一個長期的,艱巨的任務。

一個有遠見的爸爸,一定是一個懂得未雨綢繆的爸爸。

定期為孩子儲備一定金額的教育金,為孩子的未來保駕護航,讓孩子可以盡情演繹自己的人生,是爸爸對孩子最深沉的愛。

10.定期開家庭會議,一家人坐在一起平等民主地討論,解決問題

多聽聽孩子的想法,讓孩子參與到家庭管理中來,和孩子合作,則會讓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溫暖,減少孩子闖禍的機率,讓孩子早早地學會尊重和合作。

只有讓爸爸多多參與孩子的生活,讓爸爸為家庭多一份擔當,爸爸才能更有責任感,更懂得如何愛孩子。

當一個不「隱形」、有擔當的爸爸,家庭才會溫暖和睦,孩子才會優秀省心。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