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注力對于一個人是否會成功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因此總是有很多父母們非常擔心孩子們的注意力問題。無論何時,當父母們看到他們的孩子在家里蹦蹦跳跳時,都會情不自禁地制止孩子讓孩子安靜的坐在那里。
但是也并不是所有孩子都能服從家長的要求,尤其是剛上幼兒園和小學的孩子不太習慣教學管理,學業逐漸繁重的他們經常不能長時間集中精力。
對年幼的孩子來說,他們能集中注意力的時間更有限。一些幼兒園的課堂時間只安排在20—30分鐘之間,一旦超過30分鐘之后孩子注意力就會渙散。對于孩子總是「坐不住」的問題,許多父母已經困擾了很久,一直沒能找到解決的辦法。
有些父母甚至懷疑孩子是否患有多動癥。而在德國,大部分的家長更注重孩子的生活能力、社交能力、專注能力以及情感質量的培養。因此,德國的孩子在課堂上的專注力更強一些。
一、孩子為什麼會專注力缺失?
1.父母的錯誤態度
有時候父母的態度和教育方式對于孩子是否可以保持專注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孩子經常坐不住,就是因為父母對小孩的教育態度、教育方法的失誤。孩子在剛上小學這個階段,不太適應,小學時逐漸加重的學習任務和作業讓孩子感覺到壓力越來越大。
有時家長也會很擔心,擔心孩子在起步階段,落后于別人,所以總是嚴格要求孩子給孩子太多的壓力。
2.周圍不斷的噪音
孩子本身的思維就非常活潑,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擾,比如一首好聽的歌或者聲音稍微大一些的電視劇聲音就能引起孩子的注意。很多父母們喜歡在回家之后用手機短視訊或者玩游戲來釋放壓力,但是,在玩的時候又不得不輔導和監督孩子的作業。
父母本身就在分心,這種行為和正在播放中的聲音就很容易引起孩子分心。這種輔導方式不但不能發揮監督的作用,而且很容易干擾孩子的思考。
3.父母過度的干預
兒童不能安靜下來的另一個原因是他們思考時常常受到父母的干擾,因此他們只是做些別的事來放松自己。如今大部分的家庭都非常注重孩子的教育,但卻很少注重方式方法。有時候父母總是見縫插針的「關注」孩子的一舉一動,一會兒問一下孩子是否冷了,是否熱了,是不是又餓了。
小孩在屋里做功課的時候,父母們也喜歡走進屋里監督孩子的行為,其實這與其說是一種監督,實則就是一種過度的干預和打擾。小孩在學習時本身是非常專注的,但父母這種干預很容易被打斷,同時,孩子的內心也會感到委屈。
二、德國人有何妙招應對孩子的「專注力缺失」?
1.不允許任何人打擾孩子
在德國,孩子在學習的時候父母通常不允許其他人隨便打攪。其實世界冠軍郭晶晶對于孩子的教育方式就是如此,她在采訪中說,哪怕是爺爺或奶奶來看孩子,都要讓孩子先做完作業,才會讓孩子和爺爺奶奶一起玩。
一些比較偏西式教育的家長和中國家長在這個問題上有很大不同,許多中國父母會認為禮貌是最重要的,家里有人來的時候孩子必須要停下手中的事情打招呼。但國外的家長會認為孩子首先要完成自己的事情,才能處理其它事情。
2.學校教育的特殊性
德國的幼兒園非常有意思,而且和中國的幼兒園有著很大的不同。在德國人的課堂中,沒有課本,沒有教案,老師更注重孩子自己天性的開發,而且會從每個孩子不同的興趣出發。讓孩子對自己做的事情產生了興趣之后,再讓孩子保持專注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
3.環境影響和社會教育
國外的環境和國內環境差距本身就是比較大的,在德國,不管公共場所有多大,有多少人,都能保持環境的安靜。很少能看到孩子們在公共場合到處亂跑,大聲喧嘩,干擾他人等等。德國人向來給人嚴謹又嚴肅的感覺,而且德國有許多媒體幫助兒童訓練注意力,從小培養起的專注力其實影響更為深刻。
三、總結
艾默生說過:力量的秘密在于專注。一個專注的人總是能獲得許多內心深處的力量,因此,專注對于人的成功來說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學會保持專注,就等于獲得了一半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