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為孩子付出所有,卻換不來他們的感恩?父母做好這5點,更容易教出懂感恩的孩子!

Wendy媽 2023/07/20 檢舉 我要評論

經常有家長在感慨:為什麼我為孩子付出那麼多,卻換不來感恩的孩子?

這確實是一個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

01 把「哭泣和洗腳」當作感恩教育是一種誤讀

我們在以往經常看到學校組織學生給父母洗腳,從幼兒園到中學都有。無論是父母還是孩子都感動得熱淚盈眶,但在我看來,這是一種形式大于實質的活動。想通過「哭泣和洗腳」的活動培養出一個懂得感恩的孩子,顯然是一種奢望。

臺上老師在煽情,臺下父母和孩子相擁而泣。這給很多家長造成一種錯覺:少了哭泣和洗腳環節的感恩是不完整的,沒有在痛哭流涕中學習感恩的孩子似乎已經不足以談人生、談感恩了。可這是我們所需要的感恩教育嗎?

當然不是這樣!這種活動看似熱鬧,卻不免給人有種夸張虛假的成分。

所謂感恩教育,并不能簡單理解為要孩子惟命是從。因為這種教育有一個最明顯的缺陷,就是父母與孩子之間沒有建立起一種人格平等的關系。

培養孩子感恩,絕不是通過一兩次的洗腳和哭泣就能實現的,熱鬧一陣子之后,又回到了原點。

感恩教育不是形式主義的「作秀」,從本質上來說,感恩教育就是愛的教育,是父母通過日常的一言一行來影響孩子,是一種個人內心的情感體驗,是一種美德或生活態度,是發自內心的感謝,目的是讓孩子真正擁有一顆感恩的心。

需要強調的一點是,感恩教育必須要建立在人格平等的基礎上,缺少這一點,就無從談起感恩教育能深入孩子的靈魂。

當我們弄明白了感恩教育的本質之后,就不會在感恩教育上走偏了。

02 要教給孩子一種愛的能力

感恩教育的主陣地不是在學校,而是要回歸到家庭的日常生活中。

孔子云,過猶不及。

吃飯時,正忙里忙外煮飯的爸爸還要抽空幫孩子擺好碗筷、盛好飯,而這原本應該是孩子要做的事情; 起床后,正焦頭爛額備早餐的媽媽還要騰出身來幫孩子穿好衣服、整好被褥,而這原本應該是孩子要做好的事情; ……

當孩子想幫父母做家務時,父母只會說:「這些事情你小孩子不用管,只要把學習搞好就行。」

父母這種愛孩子的做法不可謂不深,但長此以往,容易使孩子習慣單方面的接受和索取,輕而易舉地得到,很多孩子就不會去珍惜父母給予的愛。很顯然,這樣的家庭是很難養出懂感恩的孩子。

對我們家長來說,我們不僅不能削弱了孩子愛的能力,相反,還要教給孩子愛的能力。愛的能力是孩子學會感恩的重要前提。

懂得感恩的孩子也會更懂得如何善待他人,尊重自己。

03 父母做好這5點,更容易教出懂感恩的孩子

「感恩教育」并不需要形式主義,而是要讓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得到潛移默化的熏陶。

這種潛移默化的影響更多來自父母的一言一行對孩子的正向影響,這樣才有助于孩子培養感恩之心。

做好以下這五點,更容易教出懂感恩的孩子。

1.從小幫助孩子建立感恩的意識

要想培養出一個懂感恩的孩子,我們需要從小幫助孩子建立感恩的意識,換句話說,就是幫助孩子從小建立起一種感恩的價值觀,讓他們從小就明白一個道理:對于他人的付出,我應該要學會感恩。

和學齡之后再培養孩子的感恩意識相比,早期培養的效果也更加理想。

最好的方式就是父母對孩子進行耐心地引導,比如,用故事或道理的解釋,把「感恩」融于孩子的日常生活中,教會孩子在獲得他人的幫助時,先從最簡單友好的道謝開始,幫助他們從小建立起感恩意識,讓感恩的苗子在孩子的心中生根發芽。

2.父母給孩子做好感恩的示范

身教的力量遠遠大于言教。一個懂得感恩他人的父母,本身就是在為孩子做出良好的示范,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有樣學樣。

比如父母感恩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實際舉動,就是在對孩子進行潛移默化的感恩教育。孩子從自己父母的一言一行中,看到父母不僅對自己有愛,對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也有愛。這種愛將隨著孩子的長大而深深刻印在他的心里。

3.對孩子不大包大攬、不過度寵溺

不少父母出于愛孩子的心理,總是對孩子大包大攬和過度寵溺,無論是在物質方面還是在精神方面,都給予得太多,幾乎是有求必應。這種看似愛孩子的做法,實則對他們的健康成長并不是好事,更不可能在將來培養出一個懂感恩的孩子。

這主要是因為,父母過多的付出,可能導致孩子對父母的善意逐漸由一開始的感激、然后變得習以為常,最后變成理所當然了,「胃口」也越來越大。長此以往,孩子就很難在日后的生活中去考慮他人的感受。

要預防這種情況的發生,父母除了不能大包大攬和過度寵溺孩子之外,還要盡可能地鼓勵孩子自己動手實踐和努力創造,這樣才能讓孩子對父母的愛有更深的體會。

可以多鼓勵孩子自己去爭取自己所需的東西,當他通過一些努力收獲自己想要的東西,他才會理解父母的愛和保護才是最幸福的,也會在這種體驗中學會體諒他人。

4.培養孩子的共情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家長可以從培養孩子的共情能力入手,幫助孩子抑制住自己的消極行為,學會感受他人的愛,以培養孩子對他人的愛心。

5.形成雙向互動式的感恩

只有讓孩子懂得付出、懂得回報,他們才會懂得珍惜和體諒父母對自己的無私付出。

但我們需要意識到:感恩不是單向的,而是雙向的。也就是說,感恩并不只是讓孩子去感恩父母,同時父母也要去感恩孩子。這種雙向互動式的感恩,才能讓感恩長存于父母和孩子的心間而不變。

說到感恩教育,其實歸根到底還是父母在日常中對孩子的言傳身教。如果教會了孩子感恩,孩子就將擁有一個更為廣闊的未來!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