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校長:孩子不想讀書時,就帶他去3個地方看看,勝過千言萬語

Wendy媽 2023/04/05 檢舉 我要評論

兒時的你,為了逃避學校,做過哪些「斗爭」呢?

早上起床咳嗽裝病,謊稱身體不舒服;將書本作業視為「危險品」,隨意丟棄甚至撕毀;亦或是頂撞老師,直呼「我不想上學」。

喜歡上學的孩子都有相同的表現, 而不喜歡上學的孩子,卻有各自不同的原因。

最讓父母擔心的,莫過于孩子不僅學習成績不好,還不想讀書了。

如果你的孩子告訴你「我不想上學了,太沒意思了」,你會怎麼做呢?

是耐心地勸說孩子,告訴孩子讀書的意義;還是對孩子拳打腳踢,用「暴力手段」強制性讓孩子上學;又或是讓孩子在家休息幾天,之后再帶著孩子重回學校。

為什麼孩子會覺得學習沒意思呢?

學習過程缺乏成就感

相信大部分家長都有過類似的經歷:數學題太難解不出,古詩難懂總是丟分,那麼我們就會下意識的去逃避這門學科,從而造成了偏科的現象。

這個道理現在放在我們的孩子身上依舊適用,當孩子從學習中獲得了挫敗感而無法排解,他們就會因為缺乏成就感而逃避學習。

學習任務繁重無樂趣

當今社會的競爭無比激烈,不少家長產生了焦慮的情緒。有的孩子們在完成了各科老師布置的作業的同時,還要面對各種各樣的特長班,繁重的課業剝奪了孩子們的童年,把他們壓得喘不過氣來。

這叫孩子怎麼愛學習呢?

父母的過度約束

有時候父母對孩子的過度約束和緊張,也會讓孩子產生厭學情緒。

孩子的學習需要勞逸結合,自主獨立。但很多家長經常在孩子耳邊灌輸「學習之上,必須考出好成績」的思想,這就在無形之中給了孩子巨大的心理壓力。

孩子每天面對的都是枯燥無聊的學習,又怎麼會喜歡上學呢?

清華校長:孩子不想讀書時,就帶他去3個地方看看,勝過千言萬語

在清華教授看來,個人的天賦有所差異,但是通向成功的特質卻有共同點,父母在孩子的幼年時期, 幫助孩子塑造正確的三觀,以及培養成功必備的能力,才能讓孩子走得更遠,也更有出息。

家長的言行身教對孩子的影響很大,如果家長有正確的引導的話,孩子將會就朝著良性的方向發展。例如:孩子不想讀書時,就帶他去這三個地方看看。

1. 火車站

想要看盡人生百態,社會各階層的生活,只需要去火車站就能「一葉知秋」。火車站幾乎每天都有龐大的客流量,往來穿梭的人群,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目的地。

背著蛇皮口袋去外地打工的夫妻;提著桶去外地電子廠掙錢的青年;回家看望孩子的老兩口。還有火車站里鋪著涼席被子,無家可歸的乞丐和討債的農民工,這些都能夠給孩子最大的視覺沖擊和心理震撼。

父母根本不需要過多解釋,孩子看到這些匆匆茫茫,為生活四處奔波的身影,自然也就知道讀書的重要性。

2. 大學校園

孩子上學要面對的第一座山峰就是大學,但他們腦海中對大學沒有清晰的概念,也就很難理解考上大學后不一樣的學習和生活。

家長可以帶孩子去大學校園參觀一番 ,讓孩子提前感受大學校園的氛圍,各種自由的興趣社團,氣氛輕松的上課方式,以及各種大學生活動,這些都可以 激起孩子學習的興趣,孩子會為了這樣的大學生活而努力學習。

3. 飛機場

在飛機場來往最頻繁的,大都是那些西裝革履的商務人士和光鮮亮麗的明星。家長孩子去飛機場,可以讓孩子體會到成功人士的生活和待遇。

還可以順便告訴孩子頭等艙和經濟艙的區別,之后詢問孩子火車站和機場的區別。孩子一番思考之后,為了讓自己能夠過上理想的生活,內心學習的火焰也就升騰而起。孩子心靈一旦被觸動,努力學習的意志也會更加堅定。

當孩子不想讀書的時候,帶他去上面這三個地方看看,讓他自己體會和領悟讀書的意義,要比單純說教管用,各位家長不妨試試。教育孩子不是靠嘮叨,也不是靠發脾氣,掌握方式方法才能達到教育的目的。

優秀的孩子必定是見過世面的孩子,他們的背后一定站著一對有眼界有見識的父母。

看過世界的孩子,更懂得學習的意義。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