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有女兒,不要富養,而是做到這四件事,給女兒的成長保駕護航

Wendy媽 2022/06/23 檢舉 我要評論

著名家庭問題專家史蒂夫·比達爾夫在《養育女孩》中說:

女孩的生存空間正在變得更加復雜和危機重重,她們的現在和將來注定要比我們的更豐富也更艱難。

家有女兒,父母總是一邊開心雀躍,一邊擔憂受怕。

害怕女兒被一顆糖騙走,更害怕女兒變得自卑膽怯,于是拼命滿足女兒的要求,絕不讓女兒受半點委屈。

沒想到,卻因此養出了驕縱和蠻橫的女兒。

還記得那位成都父親的眼淚嗎?

和妻子失婚后,他獨立撫養女兒,錦衣玉食、精美華服,樣樣不虧欠女兒,甚至攢了300萬人民幣,供女兒去加拿大留學。

誰知女兒沒去學校報道,而是把300萬全部轉到自己賬戶,過著揮霍無度的生活,并且拉黑了父親和所有親人。

父親無奈在網上發文:

「我最大的失敗,就是遵循了古人‘富養女兒窮養子’的信條。

對她的要求,即便覺得不合理,最后也會妥協。」

不正確的富養,害了女兒,更害了自己。

父母真正愛女兒,不是用物質堆砌女兒的生活,也不是「公主式」的富養,而是做到以下四件事,給女兒的成長保駕護航。

01積累她的安全感

馬伊琍曾經談起對大女兒愛馬的悔恨。

她早早對大女兒進行哭聲免疫訓練,發現女兒哭了,不哄也不安慰,而是讓女兒在哭聲中睡著。

僅僅兩天時間,女兒就學會了睡整覺。

半年后,女兒睡眠情況反彈,半夜總會醒來哭著求抱抱,馬伊琍依舊冷漠旁觀,讓女兒伴隨眼淚入睡。

馬伊琍以為,女兒長大后會自然忘記那些哭泣的夜晚,卻沒想到,女兒內心沒有安全感,變得自卑而膽怯:

和同學做游戲時,不敢說出自己的想法,更不敢拒絕對方的要求。

心理學指出,孩子在三歲前是建立安全感的黃金時期, 如果能得到家人的充分回應和感受家庭的愉快氛圍,長大后更能實現獨立,擁有和諧的人際關系。

相較于男孩來說,女孩的心思更為細膩和敏感,她們需要父母給予更多的陪伴和關愛,才能激發內心的能量,確認自己的價值。

父母不用買很多玩具,堆滿女兒的房間;

也不要整日忙于工作,把女兒交給其他人撫養;

而是要用心陪伴女兒,看到女兒的需求,回應女兒的哭泣,多對她們表達愛與欣賞。

當一個女孩有充分的安全感,相信自己是被愛的、富有價值的,就能敢于探索周圍,活出更大的世界。

02豐富她的眼界

看過一位爸爸帶4歲女兒騎行拉薩的故事,被感動得稀里嘩啦。

從東莞到拉薩,4139公里的距離,父女倆整整用了71天的時間。

一路上,他們遇到的困難多不勝數:

沿途路況不好,爸爸膝蓋疼痛得厲害,不方便騎行,只能吃藥緩解;

天氣說變就變,大雨傾盆直下,路邊沒有房子躲避,只能冒雨前進;

女兒感冒嚴重,繼續騎行很困難,原地休息三天后,復又重新出發……

盡管如此,爸爸和女兒沒有懼怕,而是互相支持,彼此打氣,共同走過一段又一段旅程。

女兒由此看到了各種絕美的風景,擴大了眼界,充實了內心,更學會了堅持和思考。

托·富勒說過:「行路多者見識多。」

在假期里,父母可以多帶女兒出門看看,聽聽不同的聲音,嘗嘗不同的食物,感受不同的文化,讓她發現世界的精彩和人性的豐富。

看過世界的女孩,眼界是開闊的,視野是廣袤的,就不容易被世俗偏見裹挾,認為自己的價值只能體現在漂亮的臉蛋和美滿的婚姻里。

她可以攀巖,也可以潛水,她可以結婚,也可以不結婚, 只要是真正投入其中,找到自己的興趣和潛能所在,就能綻放獨一無二的光彩。

03強大她的內心

生活里,面對可愛軟糯的女兒,很多父母忍不住心軟。

學跳舞時,發現女兒汗滴直落,爸爸連忙阻止:「咱不練了,回家休息一下。」

學鋼琴時,看到女兒磨破手指,媽媽心疼不已:「咱不學了,學其他輕松的。」

父母不知道,那些汗水和血淚,都是女孩成長的必修課,可以磨煉女孩的心性,教她們學會勇敢和堅持。

如果動不動就讓女兒放棄,那麼女兒很難習得堅韌品格,體驗到突破自己的幸福。

電影《穿Prada的女王》里,女主安迪是著名時尚雜志主編「女魔頭」米蘭達的第二助理。

米蘭達對各項事情要求極高,給安迪安排了一系列事情:買咖啡、拿到尚未出版的《哈利波特》手稿、在暴風雨之夜聯系航班等等。

此外,她要求安迪必須穿時裝和細高跟,為了爭分奪秒完成工作,安迪只能瘋狂奔跑。

巨大的壓力籠罩著安迪,但她咬緊牙關,一路打怪進階,慢慢變得自信而堅定。

「沒錯,我不適合這里我不夠苗條也不夠漂亮,也不懂時尚,但我很聰明我學得很快,我會努力工作的。」

后來,安迪用業務能力打動了米蘭達,獲得了所有同事的一致認可。

很喜歡一句話:

我們摔了很多次跤,發現膝蓋變硬了;

流了很多次眼淚,于是眼睛變亮了;

傷了很多次心,然后心胸變大了。

父母記得告訴女兒,生活不會一帆風順,需要一步一個腳印,慢慢往前走。

那些流過的眼淚,踩過的坑洞,都是在幫助我們錘煉內心,變得成熟。

當女兒的內心足夠強大,就能始終懷抱希望,在黑暗中找到光亮,在磨礪中收獲成長。

04教她學會獨立

在演藝圈,袁泉一直是個獨特的存在。

她堅強勇敢,清醒自持,能準確詮釋每一個角色,穩穩抓住觀眾的心。

袁泉坦言,這和年少時的離家學藝經歷有關。

11歲那年,當其他同齡女孩都圍繞父母身前,嘻鬧打鬧時,她選擇背起行囊,到中央戲劇學院附中上學。

每天早晨6點,她就起床練功和學習功課,一天忙下來,回到宿舍已是深夜。

想家的時候,她就給父母寫信,信中說的也都是開心的事情,絕不讓父母擔心。

從11歲只身赴北京求學,到21歲從中央戲劇學院畢業,袁泉一直默默積攢力量,堅韌地打磨自己,戲里戲外都活成了最好的自己。

恰如導演田沁鑫所說,袁泉富有主見,充滿力量。

明媚的外表背后,是獨立思考能力和相當的審美高度。

這樣的女性,又如何不讓人喜愛并欣賞呢?

戴爾·卡耐基說過:

為了成功地生活,少年人必須學會自立,鏟除埋伏在各處的障礙,家庭要教養他,使他具有為人所認可的獨立人格。

深表贊同。

我們無法做女兒一輩子的保護傘,總有一天,女兒要張開自己的羽翼,獨自遠行。

唯有盡早教會女兒獨立生活,獨立解決問題,才能助她充滿力量,勇敢地乘風破浪。

05

想起作家劉瑜寫給女兒的那段話:

愿你有好運氣,如果沒有,愿你在不幸中學會慈悲。

愿你被很多人愛,如果沒有,愿你在寂寞中學會寬容。

想起女兒,就覺得內心明媚,萬物可愛,忍不住嘴角上揚。

祝福每個女孩,都能幸福長大,活出精彩燦爛的自己,度過豐富充實的一生。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