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6個孩子個個都升入名校,并且 5個博士一個碩士, 妥妥的學霸世家!快來看看他們耀眼的履歷:
老大蔡天文,本科浙大,研究生上海交大,36歲時成為賓夕法尼亞大學最年輕的終身教授,08年榮獲考普斯總統獎;
老二蔡天武,14歲考入中國科技大少年班,19歲考入諾貝爾獎獲得者李政道主辦的CASPEA留美博士班,25歲時獲得羅切斯特大學博士學位,現任美國高盛公司副總裁;
老三蔡天思,16歲考入北京外國語學院,美國圣約翰大學博士畢業,如今在國內開辦實業;
老四蔡天潤,16歲考入華西醫科大學,后赴美讀博,在上海創立辦私立醫院。
老五蔡天君,畢業于中國科技大學,是這個學霸世家唯一的碩士,目前就職于中國建設銀行;
最小的孩子是女兒蔡天西,14歲進入中國科技大少年班,18歲就成為麻省理工的博士生。22歲獲得哈佛博士學位,28歲成為哈佛大學最年輕的副教授,30多歲成為哈佛大學終身教授。
看完他們六兄妹的履歷令人不禁感嘆:這恐怕是學霸家庭的天花板了!
究竟什麼樣的父母能夠養出這麼多學霸娃?難道他們的父母有超凡的能力嗎?
可能很多人會想當然地認為:肯定是他家的基因好!起先,我也是這樣想的,但是細細想起來,完全不是這麼簡單。我們周圍也有學霸父母,但他們的孩子并不都是學霸,更不消說6個孩子齊刷刷成為超級學霸了。
蔡笑晚老師自己也說:天才既 不是遺傳的,也不是 單靠勤奮造就,而是 早期良好教育的結果。早期教育讓先天遺傳基因更加充分地發掘出來,也使后天勤奮更有效果。 成才的關鍵期是幼兒期到小學階段。
孩子們個個都成才,而且多數是優秀的博士,光靠天賦和有志氣是不夠的,父母的教育肯定有不同凡響之處。
那麼他都是怎麼培養的呢?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
一、培養孩子的自我價值感和自信
「2歲開始出門玩,一律讓孩子帶路。」蔡笑晚說,「我就裝傻,說我不認識路,讓他帶我去玩,帶我回家。」
父母表現得越弱勢,孩子就越強勢。這樣的生活小細節,能培養孩子強大的自我價值感和自信心。這兩個人格特點,是一個孩子將來能做大事的必備條件。
二、培養孩子的自主性
「3歲開始,一切跟孩子有關的事情,都讓他自己做決定,想穿什麼衣服,想玩什麼玩具,都讓他自己決定,我只給意見。」
這是為了培養他的自主性,從小讓孩子知道,自己要為自己的生活做主,自己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這樣到了小學,孩子學習的主動性就特別強,從來不用你催著學習,催著做作業。這是學霸的必備人格特質。
三、培養孩子的積極主動
「帶孩子參加活動,,一律坐前排。」這是為了從小培養孩子,積極主動的競爭意識。
這可能跟很多家長恰恰相反,我們很可能總是習慣往后座,總怕被主持人叫到。這大多是我們從小養成的習慣,但為了孩子,建議逼自己一下,每次都搶前排坐。
這就是我們經常說的「言傳不如身教」,用我們的實際行動告訴孩子:凡事都要積極進取。很多機會、很多資源,都要靠自己去爭取來的。
四、培養孩子的勇氣、自信和演講能力
「一有機會,就讓孩子練習當眾發言,教他要正視觀眾,面帶微笑說話。」
這是為了培養孩子的勇氣、自信和演講能力等等。這些能力,不是說等孩子長大了,靠他自己去培養,那時候孩子的人格已經定型,就像現在的我們一樣,是很難去突破自己的。
所以,必須從小培養孩子的這種能力,越早越好,因為越小孩子越不懂得怕,就越容易培養。讓這些「強者能力」,成為孩子的一種習慣,那麼你的孩子,將來就勢必是一個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