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以前讀過一個故事,深受觸動。
年輕的媽媽送女兒去名校上學,臨走前對女兒說:
「媽媽雖然沒有時間陪你,但媽媽是為了賺更多的錢,將來把你送到更好的學校念書,你懂嗎?」
女兒表示理解,然後對媽媽說:
「等我長大了,也要賺很多很多錢,把你送去最好的養老院。」
媽媽聽到後,良久無言,眼淚卻不由自主流了下來。
父母總以為,給孩子最好的,就是更好的生活條件,以及數不盡的金錢財富。
其實,孩子最想要的,只是父母的陪伴與關心。
再苦再難,都要多陪陪孩子,千萬別錯過教育孩子最重要的10年。
01
前段時間,黃聖依上了熱搜,因為她發微博向兒子安迪誠懇道歉。
黃聖依說:作為媽媽我也許真的應該跟安迪說一聲對不起!還沒瞭解安迪,他卻已經慢慢長大了,現在真心覺得,什麼都代替不了對孩子的陪伴。
也許我做不了真正的超人媽媽,但我要給予孩子更多的陪伴,做一個孩子眼中的好媽媽。
為什麼黃聖依要向兒子安迪道歉呢?
因為在綜藝節目《媽媽是超人3》中,黃聖依和兒子安迪的相處,為我們展示了一對彼此不熟悉的母子的尷尬日常。
黃聖依不知道兒子安迪喜歡吃什麼零食,安迪已經會算一百減八十三等於幾了,黃聖依還在用一加三等於多少這樣的數學題來考他。
安迪在節目中也是處處不配合黃聖依,嫌她做的早飯少,嫌她買的零食不好吃,甚至幫媽媽搭配衣服都是隨便選一件,理由是自己不喜歡那個顏色。
更讓人紮心的是,安迪很少叫「媽媽」,還在節目中直言:我不喜歡她陪著我。
安迪參加幼升小入學考試時,老師讓他說一件最開心的事,比如爸爸媽媽帶他去哪裡玩,安迪竟然想不出來,剛剛6歲的孩子沉默了。
黃聖依不瞭解自己的兒子,兒子明顯地和她也不親。
她想彌補自己和兒子之間的感情,於是帶著安迪一起去尋求育兒專家的幫助。
專家指出黃聖依和安迪的依戀關係沒有建立好,問她是不是沒有和孩子生活在一起,黃聖依承認,陪在安迪身邊的時間很少。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心理學教授李玫瑾說過:孩子小的時候,一定要自己帶。父母沒有實驗期,當你終於明白撫養道理時,可能已經錯過了最佳教育期。
孩子越小,父母對孩子的陪伴越重要。慶倖的是,安迪剛剛6歲,黃聖依還有一年的時間來挽回,來陪伴補償兒子。
02
心理學研究表明:
孩子1-3歲,是與父母建立愛、親密與安全的極關鍵期,母親的哺孚乚、擁抱、撫摸和親吻無可替代。
孩子在切斷臍帶的那一刻起,由於離開了熟悉的環境,孩子的心理狀態是極其恐懼的。
母親對孩子細心敏感的照顧,無時無刻的擁抱、撫摸,可以讓孩子感受到熟悉的環境和心跳,讓孩子感到愛與安心。
孩子4-10歲,是父母在孩子心目中建立起權威、信用和值得依戀的關鍵期,而依戀就來自于陪伴,藏在你和孩子共同度過的每個瞬間裡。
陪孩子一起讀書、一起游泳、一起畫畫、一起旅行,孩子對你的親密、依戀、信任就在不知不覺中建立起來了。
在孩子生命最初的這關鍵幾年,得到父母正常的愛與陪伴的孩子,大多更有安全感,心智比較健康。
從小得到父母精心養育的孩子,也往往更容易與父母建立親密關係,更順暢地接納父母對自己的教育。
如果孩子與父母不親近,親子關係不好,孩子表面服從,內心卻朝相反的方向使勁,再好的教育也是事倍功半。
有位作家曾說:
父母是有有效期的,要在孩子最依賴的十年裡用心教養,提供依靠。
一旦孩子長到了青春期,父母再怎麼努力,也無法提供實質性的影響了。
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
錯過了孩子幼年的花期,再怎麼給花澆水也是枉然。
Wendy媽有話說:
只要你用心,哪怕每天只有一個小時,你也可以給孩子高品質的陪伴。
我們沒有人天生就會做父母,都需要不斷地學習。
如果你還沒有做好準備,請不要輕易把孩子帶到這個世界。
如果你選擇了做父母,既然把他帶到這個世界就要為他負責。
趁一切還來得及,停下來,好好陪陪你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