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過年回家,堂妹花花帶著她的兒子來家里面拜年,看到我的時候花花催促著自己的兒子:趕緊叫新年好啊,恭喜發財呀。
但是她的兒子卻 怯生生地看著陌生的我,嘴巴嘟嘟囔囔的卻沒有發出聲音。
花花就有點生氣了:這麼大個人了, 都上幼兒園了,怎麼還不會叫人呢?幼兒園老師怎麼教的?
孩子聽到媽媽大聲的呵斥更緊張了,于是把自己的拇指伸到嘴巴里面開始用力啃。
花花看到兒子啃手指就更生氣了,上幼兒園怎麼更加不講衛生了,之前在家還沒有啃手指, 上了幼兒園之后總是要啃手指!
在網上看說孩子缺鋅會喜歡啃手指,因為 異食癖,但是給他買了補鋅的,好像效果也不好。
我拍了拍花花的肩膀說:孩子不想叫就不叫了,沒有關系,趕緊把準備好的紅包遞給了孩子。
後來我找了個機會跟花花說,孩子是不是不愿意上學?每次上學都很抗拒?
花花說:是啊,你怎麼知道?但是他已經三歲多了,個個都上幼兒園了,只有他上幼兒園了我才有時間上班, 每次上幼兒園都哭著鬧著,但是我都是壓著他去學校。
02
我跟花花說:孩子這樣的情況極有可能并不是因為缺鋅,更有可能是孩子離開了熟悉的環境,去到陌生的環境之后,孩子緊張不安導致的。
你不用批評孩子,多跟幼兒園的老師交流,讓老師多關注一下孩子,引導孩子跟其他的小朋友一起玩。
當孩子去幼兒園習慣了開心了,他自然慢慢的就不咬指甲了,如果放任不管,慢慢的孩子心理壓力會越來越大,而且這 種咬指甲的行為反而會被固化。
慢慢長大,孩子還可能會被別人嘲笑,容易引起自卑!
菁媽以前在幼兒園里面做保健醫生,也觀察了孩子們在學校里面的行為,就發現每個班級都會有一兩個孩子,平時特別喜歡咬指甲。
觀察這些孩子就發現他們 膽子會比較小,而且比較孤僻,不喜歡跟孩子們一起玩。
當時我還繼續跟蹤這些孩子上了小學,也跟他們的家長了解孩子的情況發現,這些孩子到上了小學之后,適應能力也會比一般的孩子差很多。
在幼兒園咬指甲和不咬指甲的孩子,上小學之后,這些差距很明顯
差距一:孩子的社交能力
孩子到上了小學之后,孩子的自由度會大大的加大,課后時間都是孩子們自己玩,這時候就能體現孩子的 社交能力。
那些從小咬指甲的孩子相對來說內心會比較 惶恐,比較敏感,比較自卑,所以在社交能力方面會差一些。
而從小沒有咬指甲的孩子,在上了小學之后更加容易 如魚得水,會交到很多好朋友,也能學到很多社交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差距二:孩子的專注力
從小咬指甲的孩子容易緊張, 一緊張就咬指甲,而咬指甲之后他的思想就會轉到咬指甲上面,所以 專注力會比較差。
但是從小不咬指甲的孩子,專注力相對會更好一些。
要知道孩子的專注力極大地影響到他在課堂上對知識的吸收能力,所以孩子的專注力好,學習成績一般會更好一些。
差距三:孩子被霸凌的機率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研究報告,全世界每三個學生就有一個曾經遭過欺凌!
也就是孩子在學校被欺負的機率其實是非常高的,33%左右的孩子在學校都曾經受過欺負。
菁媽記得自己在小學的時候是在村上里面上的,因為村上的孩子都認識,上得非常的快樂。
但是到了國中去縣城里面上,就發現自己跟縣城的孩子 格格不入,當時也曾經被男同學欺負。
而如果孩子從小咬指甲的話,那麼到了長大之后,受校園欺凌的機率會更高。
所以家長看到孩子上幼兒園如果經常咬指甲,要了解孩子在幼兒園是不是不開心不愉快。
不要批評指責埋怨孩子,而是讓孩子玩其他需要動手的玩具,孩子放松心情,手去玩其他的東西,自然慢慢就會不再咬指甲,情緒得到放松,孩子的心情也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