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情緒不穩定,容易亂發脾氣、大喊大叫,滿地打滾,甚至摔東西打人,讓人頭疼。
遇到這種情況,家長往往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導致親子沖突。
一起看看都有哪些錯誤的應對方式是我們需要避免的
一、以暴制暴
孩子亂發脾氣,行為不當的時候,家長怎麼說也不聽,就容易上頭,采取以暴制暴的措施。
這個時候,不論是威脅恐嚇孩子:再不聽話就不要你了,還是動手體罰孩子,都會讓沖突加劇,導致孩子安全感的缺失和自尊心受挫,對解決問題毫無意義。
二、輕易妥協
有些家長一遇到孩子哭鬧就頭暈腦脹,又無計可施,就采用妥協的方式去解決問題。比如:好好好,別哭了,馬上給你買。
孩子嘗到甜頭后,并不會收斂,反而學會了用哭鬧來威脅大人,達到自己的目的。
三、亂貼標簽
還有的家長遇到孩子亂發脾氣,不愿探究原因,就簡單地給孩子貼上標簽:哭哭哭,就知道哭,丑不丑?好哭鬼一個!
這種語言上對孩子的否定和攻擊會影響孩子對自我概念的認知,覺得自己就是這樣的人,導致其自信心不足。
四、過度教育
孩子亂發脾氣,出現問題,正是教育他的好時機!
也有不少家長這樣想,于是不管孩子能否接受,在孩子哭鬧時就是一通大道理:寶寶,你這樣不對,我和你說,應該要...
可是正被情緒主宰的孩子哪里聽得進去?一味地教育反而會讓孩子更加崩潰。
這四個雷區你有踩過麼?遇到孩子的情緒問題,家長要注意呦。這里推薦幾個小方法:
帶離現場
可以把孩子迅速帶離現場,脫離剛剛哭鬧的環境,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幫助其安靜下來。
接納情緒
嘗試理解孩子當下的感受,接納孩子的情緒,比如在孩子哭泣時抱住他。
引導表達
家長可以用語言引導孩子說出自己的情緒,用動作給與安慰,讓孩子知道家長是愛他的。
分析引導
等孩子情緒穩定之后,再去分析孩子情緒激動的原因,并嘗試羅列出解決問題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