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有這5個不好的習慣,會不知不覺中影響到孩子

Wendy媽 2022/08/16 檢舉 我要評論

老話說: 三歲看大,七歲看老。

簡而言之: 3歲前是孩子的塑造期,7歲后孩子的基本定了。

每個孩子出生的時候都猶如一張白紙,孩子成長后的不同,追溯你會發現:改變常常出在童年期。

李玫瑾教授: 「父母的早期教育是孩子幸福的根基」。

那些孩子在初期所接觸到的人,遇到的事,接受的教育,都會形成第一印象。

萬事皆有因。

一個孩子,當他身上出現這樣那樣的事情,父母們不妨回想一下: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否對孩子有這樣的行為?

1、家長太專注,孩子不「專注」

很多學齡家長反映,當孩子上了小學,「專注力不夠」是一件大事。由此致孩子上課作業不認真,考試不會……

也有很多父母不明白:明明知道培養「專注力」對孩子的作用,在孩子小的時候,也在努力孩子的「專注力」

,可為什麼等上了學,孩子專注力依然有問題?

事實上,父母不知道的卻是: 自己恰恰成為那個影響孩子的人。

回溯到童年,這樣的場景,你一定很熟。

當寶寶收到一套新積木,他非常喜歡,于是迫不及待地想要玩。

可是,封口在哪呢?該怎麼把新玩具「請」出來呢?

寶寶開始饒有興趣地「研究」起來:他用手拿,撕,……

看到這一幕,媽媽:「不行不行!寶寶,這樣太不乾淨了!」

于是,媽媽親手幫孩子開包裝,將積木取出來,甚至用心地擦一遍,才放心讓寶寶開始玩耍。

終于等來了心儀的玩具,寶寶再次調起興致投入玩耍,媽媽則陪在一邊盡心指導。

無數次,當媽媽充滿善意地幫寶寶糾正,媽媽以為,這能夠幫助寶寶做好一件事,但實際上,效果迥然。媽媽的關心,一次次影響了孩子在自己世界里的探索思緒,孩子不僅沒了樂趣,與此同時,還被影響了注意力。

兒童行為研究發現,當孩子自己在做事中能夠發現自己的不對并進行自我糾正,那才是培養他們形成專注力的重要契機。

專注力是孩子未來重要的核心力,家長們,別讓自己的關注,影響了孩子的注意力!

2、家長太「慷慨」,孩子卻「小氣」

隨著物質條件不斷提升,一個孩子6個大人寵,家長們竭盡所能給予孩子最好的一切,總以為慷慨付出能夠換回孩子的一份認同,培養出一個懂感恩的孩子。

然而,現實生活中的一個個小細節,卻不由令家長們感寒意:為什麼傾盡全力愛孩子,卻養出一只狼?

有個媽媽對我留言:昨天發生了一件小事,讓她很難過。

女兒4歲,昨天老人來看孩子兒,從零食鋪帶來一大袋零食。孩子看了歡欣雀躍,很快把整袋零食都藏進了自己的小書包,并宣稱:誰都不能吃,那都是她的!

爸爸有些氣,伸手拿孩子的零食包,孩子力氣小爭不過,于是咧嘴。爺爺見狀,立馬佯裝拍爸爸:「爸爸壞,不理他,都是寶貝的零食,一個都不給他吃!」哄著哄著,女兒才擦干笑了。

家長太「慷慨」

,孩子卻「小氣」。

很多家長以為,包容孩子的「小心眼」沒什麼,等孩子大了,自然懂得道理。但家長別忘了,集百般寵于一身的孩子,當他習慣了以自我為中心的待遇,如果有一天,需要分去他手里的優待,他哪里還會愿意?

家長也別忘記, 一個從小心里裝不了別人的孩子,他也無法做到慷慨給予。

愛,是需要互通對流的,雙向奔赴的愛,才會被彼此珍惜。

3、家長不守信,孩子不誠

當孩子漸漸長大,家長會發現:那個曾經如白紙一張的小孩兒,竟然學會了謊!

做了事情不認;偷看動畫片、吃零食……哪怕證放在面前,孩子依然百般相抵,為什麼?

是孩子變大了就開始這樣了嗎?

不然。

孩子這樣還是在父母身上。家長不妨回憶一下,曾經,當寶寶不好好吃飯時,你是不是哄著他說:「寶寶乖,吃飯飯,吃完飯飯,媽媽給你糖吃。」

或者,當寶寶看完一集動畫片還想繼續看的時候,你是不是繼續勸說:「乖寶寶聽話,早早睡覺身體好,媽媽明天帶你去游樂場玩。」

又或者,孩子興奮起不肯睡,你于是嚇:「狼要來啦,她最喜歡不睡覺的寶寶!」

……

如是種種,父母對孩子的承諾種種,輕易許,卻不易兌現。孩子在期望中慢慢失落,一次又一次的,最終讓孩子明白了一個道理:原來都是哄人的。

當父母在孩子心里產生慢慢的不相信,孩子不僅不信父母,不知不覺中也學會了謊。當他們發現原來可以躲懲,可以換來甜頭,逐漸地,孩子習慣成自然,不知不覺孩子的身上也會被貼上——不守信。

在這個誠信為底的社會里, 終有一天,孩子會為失去「信」錯失良機。

4、父母隨意發氣,孩子易脾氣大

寶寶出生后,你的生活變得更忙了,一頭工作,一頭家,還要騰出一雙手來管孩子。夫妻兩個人的獨處時間少了愛的甜蜜也隨著歲月褪去,彼此相待再不加掩,哪怕一點雞毛蒜皮的小事,都會當著孩子的面說一頓。

各種話語,各種的神情,甚至是上手,一幕幕都孩子留下至深的印。

什麼樣的父母就會感召什麼樣的孩子,在父母彼此的相處中,孩子于是也便學會了。

孩子如果習慣了這樣與他人相處,那麼他將不受人歡迎,孩子未來的社交,將會成為一道難題。

5、父母愛比較,孩子缺了自信

寶寶漸漸成長,你也漸漸學會了相較。你總是忍不住羨別人家的孩子那麼乖巧,那麼聰明。然后,你帶著失落的表情,你對他說:「你看,XXX就是比你強,你要有他一半,我就謝天謝地了!」

這個世界上,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優點和亮點。

當你總是拿著別人家孩子的長處來較自家孩子的不足,無形之中,你一次次抨著孩子的自信。

當孩子漸漸失了信心,他也將失去了進步的動力,凡事不自信。

6、

中國有句俗語: 給孩子金山銀山,都不如給孩子一個好習慣。

習慣即行為,行為即性格。

幼兒階段是孩子性格塑形的最佳時期,父母對孩子的影響舉足輕重,幫助孩子養成一個好習慣,孩子受益,而不好的行為引導,卻會影響孩子。

教育路上,種下什麼因,就會收獲什麼果,為人父母不缺孩子的成長,才能有一個孩子的未來。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