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誕生至今已有46億年,在這漫長的演變過程中,地球最終形成了包括亞洲、非洲、歐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以及南極洲在內的 七大洲,和包括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以及北冰洋在內的 四大洋。
地球上的七個大洲,四個大洋
地球上有29.2%的面積是由大陸和島嶼組成的陸地,這也是人類通常居住的地方。而剩下的70.8%則被水覆蓋。人類從誕生起就沒有間斷過對地球的探索,人類最後發現的大陸是 南極(Antarctica),也被稱為第七大陸,是 目前唯一沒有人類定居的大陸。
人類對這個充滿神秘色彩的大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18世紀起,就有無數的探險隊開始紛紛尋找所謂的南方大陸,直到1911年12月14日,挪威的阿蒙森率領的探險隊到達南極點後, 人類對南極的探索有了突破性的進展。
南極俯視圖
南極:被冰雪覆蓋的神秘大陸
南極洲的總面積約為1400萬平方千米,占地球陸地總面積的十分之一。其中南極大陸的總面積為1390萬平方千米,其中 95%以上的地區被極厚的冰雪覆蓋,被稱為「白色大陸」。
南極洲地圖
南極大陸的 平均海拔為2350米,也是是 世界上最高的大陸。南極大陸與澳大利亞大陸一樣,四周都被海洋包圍起來,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將南極大陸封閉在世界的最南端。呈完全封閉的狀態, 被其他大陸與世界文明完全隔絕在外。
除了少量的科考人員為研究南極大陸在考察站短暫居住和工作外, 至今沒有發現在這裡常駐的居民。
南極洲上的科考站
南極的冰層平均厚度為1880米,最厚可達到4000米以上。地球上擁有的水資源中, 海水約占97.5%,淡水約占2.5%。而 這2.5%的淡水資源中,南極大陸占了其中的72%。人類對淡水資源的需求也推進了他們對南極冰層地下世界的探索。
南極冰川
俄羅斯對南極大陸的鑽探
英國、美國和俄羅斯分別在艾爾斯沃斯湖,惠蘭斯湖,沃斯托克湖進行鑽探。 在鑽探的過程中,人類的探測技術也在不斷地發展,早前對南極大陸冰層下面存在湖泊的觀點得到證實。
在幾百米甚至上千米厚的冰層裡,一個個湖泊交錯在一起, 目前人類已經統計出至少四百個湖泊。在這些湖泊裡,面積最大的是沃斯托克湖, 其面積大約有1.5萬平方公里,冰層厚度大約為4000米,最深可達800米。
俄羅斯自1991年便開始對沃斯托克湖進行鑽探, 這個湖泊與英美兩國鑽探的湖泊難度大得多。不過俄羅斯的鑽探技術在當時尤為領先,前蘇聯在上世紀就曾打通了一座 深度超過12000米的柯拉超深井,這樣的湖泊只會讓他們覺得更有挑戰性。
俄羅斯的整個鑽探過程受到資金短缺、南極環境惡劣的阻礙, 整個鑽探過程持續了21年的時間。到2012年,俄羅斯成功將這個冰層厚度高達4000米冰下湖泊打通,在巨大的壓力下,湖水直接噴向幾百米的高空。
正在工作的俄羅斯南極科考站工作人員
冰層下存在的「異星世界」
實際上,在鑽探的過程中,科學家就發現 南極冰蓋下的環境與土衛2和木衛2的環境十分相似。它們也與南極大陸一樣,雖然表面溫度極低,覆蓋有厚厚的冰層,但是 在冰層下面同樣存在著液態海洋。
木衛二,環境和南極比較像
科學家在南極冰層4000米的地方進行取樣, 發現其中有很多單細胞的DNA,片段,在這片湖水中至少有3500種生物,包括真菌細菌和多細胞生物。也就是說,在這樣的冰層下面, 確實存在生命的跡象,這也就讓科學家對土衛2和木衛2上是否存在生命有了進一步的研究方向。
隨著美國科考隊對惠蘭斯湖的成功鑽探,並發現 惠蘭斯湖水中微生物的密度更高,種類達到了4000多種。
由于南極大陸與世界其他大陸隔絕多年,因此 這些微生物都是來自數百萬年前的古生菌。這也證實了在南極4000米以下的冰層中,確實存在著這樣一個 「異星世界」。
被冰封的南極
為什麼會有液態水與微生物的存在?
科學家在對南極大陸研究的過程中,對其冰層下存在的液態水展開了進一步的研究。他們猜測, 在這些冰層底下,或許存在著一些火山。
這些 火山在噴發的過程中,產生的熱量給微生物提供了適合它們生長的溫床,並讓這些液態水始終保持液體的形態存在于冰層之下。
南極冰川之下的火山構想圖
帶著這樣的問題,科學家利用遙測測繪技術繪製了沃斯托克湖的形狀圖,隨後發現這個湖泊有兩個盆地構成,中間有一條 突出的山脊。科學家認為, 在這條山脊上可能存在類似海洋地步的熱液噴口。
經過進一步的調查,在湖內確實存在火山,並且是活火山。在2017年8月,英國愛丁堡大學的研究人員,又在南極洲西部的冰層下面發現91座火山,加上此前發現的47座火山, 南極火山帶可能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火山帶。人們推測,近幾年的冰川融化或許和火山活動有密切關係。
南極火山噴發
由于南極大陸的冰層下面封存了許多古生菌,這些古生菌尚未得到充分的研究, 如果這些火山陸續爆發,會給世界造成極其嚴重的後果。
如冰川融化太高海平面,繼而淹沒大陸。世界各地的環境也會受此影響, 極端天氣更為頻繁。甚至這些 封存多年的古生菌也會來到人類世界,其對人類造成的危害我們無法想象。
科學家發現的一種南極細菌
探測南極的意義
南極作為人類踏足最晚的大陸,由于其惡劣的天氣和環境,人類並無法在此定居。但在 南極洲卻有著非常豐富的資源和能源,除了我們都了解到的淡水資源,還有220余種礦物資源。其中主要有主要有 煤、石油、天然氣、鐵等。這些都是人類目前在發展過程中十分需要的能源。
南極的資源
除了南極大陸內部,在其周圍的海域有著 豐富的海洋生物資源,比如被稱為「海中金礦」的 南極磷蝦,由于其具有豐富的營養價值而得名。在南極附近的海域內,每年可捕獲多達 10.5億噸的磷蝦來提供給人類。
作為人類共同的財富,各國都有權利在此駐地考察。 如今世界上已經有28個國家在南極建立了53個科學考察站。對南極的探索不僅會給我們了解生命在其他星球生存的機會,帶我們探尋地球生物的秘密,也能讓我們在這裡探明更多的可用資源。
南極磷蝦
當然在南極的探測技術也可以作為衡量一個國家能力的標準之一。 中國自1996年開始,就鍥而不捨地在南極內陸進行考察。
在2005年, 中國的第21個南極考察冰蓋隊,在人類歷史上首次成功到達了南極內陸冰蓋的最高點,冰穹A地區,這對中國對南極內陸的探測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並且在2009年成功在南極內陸建站, 躋身國際極地考察的「第一方陣。
中國南極科考站
保護南極
南極地區作為世界上最後的一片淨土,需要受到我們的保護。這不僅是需要考察人員在探測過程中尊重條約,還需要各國的政府做出進行保護南極的呼籲,並 對公民科普保護南極的意識和行為。
南極的冰川與海水
在考察南極時,不少考察人員 發現有害的塑膠物質和化學物質出現在南極海域。這與南極遊客數量快速增長有巨大聯繫。根據統計顯示,我國前往南極旅遊的遊客在2017年-2018年達到5324人次,增長了25%。
遊客旅遊帶給南極的垃圾並不能像其他旅遊景點一樣容易處理,久而久之會對南極的生態環境造成嚴重影響。此外目前 南極冰川正在加速融化,一些生活在南極的動物失去家園,如帝企鵝因海冰減少, 築巢和餵食都面臨困難。這實際也與人類的生活發展有一定關係。
因此,為了保護南極生態,保護全球氣溫升高給南極帶來的影響,以及減少一系列的連鎖反應。需要我們每一個公民都做出行動, 節約每一寸資源,保護每一方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