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孩子信任父母,會有這3個舉動,如果沒有,家長要反思

Wendy媽 2023/04/05 檢舉 我要評論

小濤是一名二年級學生,他平時和父母的關系很好。這天美術課,他在畫畫的過程中被打斷,一位同學的橡皮擦不見了,他認為是小濤偷拿的,因為小濤手里有一塊同款的橡皮擦。小濤怎麼說,那名丟橡皮擦的同學都不信。

最后鬧到老師那里,老師把小濤帶到辦公室,他第一時間說:「老師,我可以打電話告訴我爸爸媽媽嗎?」老師當時很震驚。

因為一般學生最怕老師找家長告狀,而小濤卻選擇主動通知父母,足以證明小濤十分信任父母,認為父母是會相信他并無條件和他站在統一戰線的人。

小濤父母選擇相信自己的孩子,并跟老師講明緣由。而那名橡皮擦丟了的同學,原來是被他自己放在家里,心急之下冤枉了小濤。最后這件事圓滿解決。

文章的這個孩子就沒有足夠信任父母,才會引出這樣的問題。

孩子若有這3個舉動,說明信任父母,若沒有、請反思

1. 不管什麼事情,孩子都會首先讓父母知道。

根據調查問卷表明,有52%的人會選擇對父母屏蔽自己的朋友圈,而更有15%的人都不愿意加自己父母的好友。知乎上曾經出現過一個高贊的問題,是什麼讓你不愿意和你的父母交流了,很多網友的回答是失去信任。

事實上,不是孩子天生不愿意和父母溝通,小的時候父母就是孩子最重要的依賴,只是長大后種種經歷,讓孩子拋棄了信任。當孩子愿意和父母訴說的時候,說明孩子很信任父母。

2、在父母面前表現自己的真實情緒

孩子的情緒是多彩的,而當他們敢于在父母面前放下自己的全部戒備,表現出自己的喜怒哀樂的時候,說明孩子的心理是信任父母,依賴父母的。

他們明白父母是自己內心的港灣,父母會接納自己的所有情緒,理解自己。

3. 與父母交流自己的想法。

很多父母之所以會叛逆,原因就是孩子已經有了自己的想法,他們覺得自己能夠解決問題,從而不需要父母的協助。

導致孩子這樣想法的結果就是,父母以前不信任孩子,因此在孩子看來也就沒有和父母交流的必要了,從而也就和父母的心理上的距離越來越疏遠。

俗話說育兒先育己,《戰國策》中也說,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所以為人父母之前,要意識到自己的問題,尋求專業的幫助,把自己成長和發展好,才能養育出一個身心健康的孩子。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