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摸媽媽不睡覺,大人應該出手制止嗎?其實是孩子需要你的表現

Wendy媽 2022/12/28 檢舉 我要評論

看著寶寶日漸長大,老母親感到十分欣慰,不過同時也在為寶寶層出不窮的問題感到困擾。尤其是談到孩子睡前的一些「小癖好」的時候,一下子打開了很多媽媽的話匣子。

霞霞和我們反映,她兒子現在2歲多,最近養成了睡前特殊癖好,每次都要摸著自己肚子才能睡覺,弄得她有些不舒服。霞霞好幾次想幫他戒掉,可真當狠下心嚴厲拒絕后,卻弄得孩子哭哭唧唧無法安睡。但如果一直讓他這樣睡,會不會慣壞他呢?內心十分糾結……

另一位寶媽佳佳表示這都不算什麼,她家寶貝女兒3歲了,雖然睡前沒有摸肚子的習慣,但入睡后總時不時地掐著佳佳的胳膊、臉或肚子,佳佳有時候還會被女兒掐醒,非常疼,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是個頭。

想必這樣的經歷很多媽媽都經歷過,如果拒絕孩子又怕他們傷心,或者怕影響他們的睡眠情況。不拒絕呢,又擔心孩子長大后也改不掉這樣的習慣,對心理健康發展不利。

既然很多寶媽都有類似的困擾,那麼我們今天就來好好分析一下寶寶們的心理,看看有沒有糾正的好方法。

為什麼很多寶寶必須摸著媽媽才能入睡?‍

1、寶寶摸媽媽,是因為需要媽媽:

和摸肚子不一樣,有些寶寶睡覺更喜歡抓媽媽的耳朵,摸媽媽的頭髮才能入睡,寶寶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舉動?

如果你也在困擾寶寶睡前有特殊癖好的話,要注意寶寶是否缺乏安全感。有的小寶寶可能是因為斷奶后更加依賴寶媽,內心又缺安全感,會借助睡前癖好來尋求安撫。

而有的大寶寶,是因為寶媽白天需要上班只有晚上才能陪伴自己,以至于感受不到媽媽強烈的愛,內心缺乏安全感。導致他晚上想更多地接觸媽媽、被媽媽安撫,于是生出抓頭髮、摸肚子、掐臉等行為。

2、寶寶睡前通過觸摸寶媽,感受愛:

在寶寶還沒學會說話之前,通常都會用行為來表達身體需求。特別是嬰幼兒,由于早先習慣了母體子宮的環境,出生后需要有一個慢慢適應階段。

此時不僅需要寶媽多用「肢體接觸」傳達愛,寶寶自身也會通過「觸摸」的方式來感受愛。

美國比較心理學家哈洛認為:讓寶寶感受愛存在的三大關鍵要素之一就是觸摸,也有很多心理學家認為,不同階段的寶寶可以通過觸摸皮膚獲得愛,對寶寶成長有利。

可見,寶寶睡前的這些行為還是有道理的。但多數寶媽也想問:難道一直任由寶寶這樣做嗎?每回第二天早上醒來后,被抓過的地方都很疼……

寶寶睡前的這些「小癖好」,寶媽到底要不要一直忍下去?‍

相信很多寶媽都糾結過:忍下去吧,自己睡不好還是次要的,就怕寶寶越大越改不掉,甚至影響日后的獨立性;想要幫孩子改掉,自己又不忍心看著孩子睡不好、哭唧唧,左右為難。

綜合來看,如果寶寶不到3歲媽媽們不需要過多干擾,而如果孩子3歲以后還一直保留著之前的撫摸頻次甚至還變本加厲了,那麼就一定要糾正了,可以使用以下兩個方法循序漸進的改善。

多陪伴寶寶:

從生理角度上來看,寶寶在0~3歲是最依賴父母的階段。對于白天實在沒有辦法抽出時間陪伴寶寶的寶媽,晚上下班也一定要有1~3個小時多陪寶寶運動、玩耍、皮膚接觸,最大程度上彌補白天陪伴的不足,增強寶寶的安全感,降低睡前特殊癖好的機率。

給寶寶一個過渡物件:

寶媽可以通過觀察寶寶的日常行為,精準找出他的喜好,如白天喜歡抓的玩具,或者是帶他去買喜歡的玩偶等。剛開始他可能不愿意,這時需要寶媽們有足夠的耐心,循序漸進用過渡物件替代睡前特殊癖好,會是一個很好的突破口。

除了摸媽媽,你家寶貝是否存在其他的「小癖好」呢?寶寶的有些行為看似怪異,讓大人摸不著頭腦,而實際上卻是他們身心發展過程中的正常表現,或者是缺愛、沒有安全感、膽小等心理問題的一種寫照。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