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的十大科學方法,不打就能培養出好孩子

Wendy媽 2022/06/13 檢舉 我要評論

一次在捷運上,我的鄰座是一對母子。小男孩胖乎乎的,背著一個大大的書包,大概有三四年級的樣子。小男孩很高興地對媽媽說:「媽媽, 我今天考試進步了,你這次是不是不打我?」

媽媽一副很高傲的神情,用眼角掃過孩子的小臉說:「嗯,你這次考得還不錯,不過要保持,」小男孩搖著媽媽的肩膀,一副很滿足的樣子。

也許在很多父母的眼里,這是很正常的現象,孩子考試不好會被打,看這個男孩的樣子,肯定是沒有少被打。而 他的媽媽,也認為找到了教育孩子很好的方法,這是很荒謬的。

因為父母打孩子,會給孩子的 身心帶來難以忘懷的傷害

☆ 父母經常打孩子會讓孩子變笨,還會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長

很多父母打孩子,是因為孩子的言行不規范,因為孩子的學習成績不理想。我們如果想要培養一個聰明的孩子,最好趕快停下打孩子的手。

早就有科學研究證明,孩子經常被體罰,會 改變孩子的大腦結構。經常被打會讓孩子的大腦, 前額葉中灰質減少,而孩子大腦灰質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控制著我們人體的感知水平、語言表達能力、情緒控制能力等等,更是主導著孩子的智力水平以及學習能力的。

父母經常打孩子,好像是為了讓孩子能夠更好地學習,其實 會傷害孩子的智力發育

除了肢體上明顯的傷害,父母的打會讓孩子的大腦,處于高度緊張的狀態。壓力荷爾蒙持續增高,會讓孩子的身體內在機能出現問題,比如兒童的一些慢性病,糖尿病、高血壓。

☆ 父母打孩子,會影響孩子的情商發育和性格成長

我婆婆就很反對別人打孩子,她經常說孩子越打越傻,她所說的「傻」,不是孩子的智力發育,而是指的孩子情商比較低,性格存在一定的缺陷。我也是非常反對孩子打孩子的,對婆婆的觀點也有一點點認同。

父母經常打孩子,會讓孩子覺得暴力是解決問題的最好的方式。所以,我們經常看見一些孩子也是用武力來解決問題,他們的人際關系很差,咋咋呼呼的樣子,性格很暴躁,情商也很低。

還有一部分孩子在父母的強權鎮壓下, 變得膽小懦弱,孩子習慣了被父母打,當面對別人的武力時,往往都是選擇沉默和接受。

懦弱的人一般都是很壓抑自己的,明明知道是別人的錯誤,也會選擇自己來承擔。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犯錯是不能避免的,教育孩子總是表揚,不批評、也是不對的。

孩子是家庭的未來,我們該如何面對孩子總是犯錯呢?教你10種教育孩子的科學手段,簡單有效,幫你成就一個優秀的孩子。

➊規勸孩子。

孩子犯錯了,如果我們可以用語言表達來解決問題,那是最好不過的。只要孩子在父母的引導下,能夠認識到自己的錯誤,知錯就改就是值得肯定的。

➋罰坐。

罰坐是幼兒園老師經常用到的教育手段,孩子犯錯了,讓他坐到教育角,孩子從心里反思自己的錯誤。

➌打手心。

學校已經把戒尺還給老師了,孩子犯錯可以打手心,這是對孩子比較嚴厲的教育措施了。

➍罰孩子做家務。

做家務是一個不錯的教育手段,又能讓孩子受到教育,還能鍛煉孩子的能力。

➎畫畫。

罰孩子畫畫,可以冷靜孩子的情緒,培養孩子的專注力。

➏罰站。

罰站,要有儀式感,讓孩子在規定時間內不能坐下,要站姿標準,也是比較辛苦的。

➐看書、寫字。

看書、寫字,如果孩子在學習方面犯了錯,就可以用這樣的教育方法。

➑罰沒收東西。

比如,孩子玩平板電腦時,可以把平板電腦沒收,對孩子起到教育的效果。

➒罰排豆子。

排豆子對孩子的專注力培養很有好處,專注力比較差的孩子可以用這樣的方法。

➓罰限制某種權利。

考試考砸了,取消孩子這個星期看電視的權利,這也是許多父母經常用的方法。

讓孩子受到教育并不是我們的最終目的,管教孩子要因材施教,找到最適合孩子的方法,父母的教育就會事半功倍。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