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坐最后一排,擔心孩子成學渣,教室座位真的對孩子成績有影響嗎?

Wendy媽 2022/09/05 檢舉 我要評論

孩子剛開學,就排在最后一排,家長心里七上八下,是孩子學習成績不好,或者老師不喜歡孩子,還是什麼原因?到底要不要和老師說調下座位?和老師說了,老師會不會感覺家長事多?

在家長的眼里,教室前三排是好位置,屬于學霸區,在老師眼皮底下,孩子不容易走神,老師關注得比較多,看黑板也清楚,聽講課也明白,更有利于孩子學習。

后三排容易被老師忽視,屬于學渣區,孩子睡覺聊天,老師也不一定能看到,課堂提問老師也不一定關注得到,實際情況是這樣嗎?

其實老師眼里沒有學霸區和學渣區,老師能關注到教室里的每一個角落,不會忽視哪個學生,希望每個孩子都能全面發展。

老師一般會怎樣安排教室座位呢?

1、個子高矮

個子高的在后面,個子矮的在前面,這是低年級的通常安排,避免后面的同學看不見,這也非常合理公平,除非是孩子眼睛近視,和老師有特別說明,希望排在前面,老師會特殊照顧。

也有主動要求坐在教室后排的,尤其是到了高中,后排的往往是比較優秀的學生,他們已經有了相當的自律力和學習力,在后排更能免受打擾,高中學習緊張,孩子休息時間不足,孩子容易發困,困了就在后排站一會兒,也不影響其他同學。

2、性格互補

老師會安排性格有些差異的孩子做同桌,可以互補,性格開朗的孩子能帶動內向的孩子。有的孩子不愛說話,和愛說話的同學搭同桌,慢慢地性格變得開朗起來;而外向的孩子也能變得踏實穩重,相互取長補短。

如果兩個孩子都喜歡說話,或者周圍的孩子都是活躍型的,課堂上走神,影響上課效果,那麼老師就會分開他們,讓孩子們學習專注高效。

3、促進學習進步

安排成績差不多的孩子在一起,能互相促進學習,對于成績稍微有點兒差或者有些偏科的同學,老師也有可能會安排一個學習好的同學做同桌,進行幫助,學習好的同學在給同學講題的過程中,其實也是一種梳理和復習,共同促進學習進步。

老師安排座位是靈活多變的,會固定時間換一次座位,也是煞費苦心,為的是提高整個班級的水平。學生要盡快適應老師的安排,和不同的學生搭同桌,能學習他們的長處,了解不知道的優點,也許正是自己的短板。

老師都盼望自己的學生成績優秀,和家長的期望是相同的,父母要更多關注自己的孩子,培養好習慣,訓練專注力,鍛煉吃苦耐勞的精神,而不必過多在意座位的安排,除非是孩子極不適應,影響了學習生活,可以私下和老師溝通。

做好家校共育,和老師配合好,了解孩子動態,增強孩子各方面能力,不怕挫折,尤其要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孩子未來的道路走得更穩更好。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