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成功、自律的孩子背后,都有一個嚴格要求他們的父母

Wendy媽 2022/12/01 檢舉 我要評論

現在父母中間流行一個詞叫「快樂教育」,大家對它的理解,大多都是認為應該讓孩子感到快樂,不要讓孩子委屈難過,這樣孩子才能身心健康成長。可是,這樣的「快樂教育」造就的往往都是 悲劇

阿超和他的姐姐阿平是一對龍鳳胎,這對雙胞胎的到來,給家里帶來了莫大的歡樂和希望。因為他們已經有一個姐姐了,阿超就是家里唯一的男丁,是爸爸媽媽的希望,從小就備受父母的寵愛。

兩個孩子到了上學的年齡,一起進了學校,姐姐阿平很刻苦,學習功課特別認真,成績一直名列前茅。弟弟阿超也很聰明,但是,他就是那種又調皮,又總想著偷懶的孩子。

從小學到國中,再到高中,每一個帶過阿超的班主任,都是經常跟他的爸爸媽媽說:「你家孩子 要管得嚴厲一些,上課不聽,下課不寫作業, 再這樣下去就廢了。」

可是,父母對老師給兒子告狀這件事就很不滿意。他們總是說:「你看人家國外,從來都不會要求孩子寫作業,不照樣出很多人才嗎?老師 留這麼多作業,簡直就是 傷害孩子的身心健康。

「快樂教育」了十幾年,阿超國中勉強畢業就去打工了,他在工廠干的是力氣活,每天都很辛苦。但是,不干也不行,父母老了,他再也不能總是依靠他們了。

再看看姐姐阿平,她通過自己的努力,上了一所985大學。大學畢業的工資,是弟弟阿超的幾倍,而且工作又體面,又輕松。

阿超也經常感到后悔,他對父母說:「你們為什麼不從小嚴格要求我, 如果你們對我厲害一點,我也不至于是現在這個樣子了!」

我覺得阿超的父母溺愛孩子是一方面,無知也是一方面。把孩子的快樂,當成是懶散放養就可以,其實就是為自己的 懶惰找借口。說成是對孩子的素質教育,結果孩子的素質沒有提高,學習成績也一塌糊涂。

還有的父母總是抱怨,自己工作一天已經很累了,教育孩子應該是老師的責任,是學校應該做的事情。孩子教育不好,只能說明 學校沒有做到位,這都是非常 不負責任的父母。

學校和老師是向孩子傳授知識的,不是負責孩子所有教育的。一個孩子的成長,家庭教育才是他的底色。你把孩子教育成一個傲慢、懶散、叛逆的孩子,就不要指望學校和老師能把他培養成社會精英。

每一個成功、自律的孩子背后,都有一個嚴格要求他們的父母

白巖松是央視著名的主持人,他很受大家的喜歡和尊敬,因為他不僅僅是一個知識淵博的人,還是一個非常有正義感的人。

我們的印象里,像白巖松這樣的人,應該從小就是那種「 別人家的孩子」,努力、聰明、自律、學霸。實際上白巖松小時候 非常調皮搗蛋,很貪玩,經常是放學以后就出去瘋跑,作業也完不成,學習成績也不好。

幸運的是,白巖松有一個做老師的媽媽,也是一個非常嚴厲的媽媽。白巖松回憶說,小時候幾乎 每天都要挨兩次打,媽媽打完之后,還會講道理,讓他明白為什麼會挨打。在媽媽的鞭策下,白巖松的學習成績也越來越好,也建立了正確的價值觀。

孩子的天性就是愛玩,我們不要總是覺得自己嚴格要求自己的孩子,是非常殘忍的。孩子總要經歷一些困難和挫折,學習、生活、成長的過程中,孩子的體力、精神都要經受挑戰。

聰明的父母在孩子想要退縮的時候,是鼓勵他向前走,就能到達新的高度。愚蠢的父母才會讓孩子停下來歇一歇。

每一個優秀的孩子背后,都有一個嚴格要求他們的父母,我們可以疼愛自己的的孩子,但不是所有方面都能對孩子放養。

父母可以疼愛孩子,但這3個方面不能放養,影響孩子成長

①在孩子的思想教育方面,家長不能放松。

一個人的正確思想能夠主導他的行為,所以「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德」占在了第一位。如果一個人真的能力很強,但是價值觀卻是錯誤的,很可能會走上偏差更大的道路。

孩子的 價值觀,是從小時候一點點培養和積累的,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什麼時候應該表揚,什麼時候應該批評教育。家長是最好的老師,要把孩子引導到正確的道路上來。

②在孩子的學習知識方面,家長不能懶惰。

知識豐富我們的頭腦,也決定了大多數人的命運。學習總是枯燥和辛苦的,孩子的 自制力差,我們作為家長應該對孩子嚴格要求,慢慢引導孩子自律地去學習,從而獲得成就感,讓孩子愛上學習。

③在孩子的生活能力、習慣培養方面,我們要嚴格要求。

我們終將會離開孩子,所以,教會他們自己 生活的能力是必須的。父母要培養動手的能力,培養孩子的主見,讓孩子成為思想和行動上獨立的人,才是教育真正的成功。

教育孩子是一個「先緊后松」的過程,孩子的童年,我們不能偷懶,等到孩子長大了,也不能抓得太緊,孩子的成長就是這樣。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