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6類媽媽吃力不討好,再累也養不出孝順的孩子,希望你不在其中

Wendy媽 2022/07/15 檢舉 我要評論

前兩天在家里看電視看到這樣一則新聞,是講一個女孩的故事,這個女孩家里連續三代只有她一個姑娘,而且她還是家里面最小的一位,她的家庭條件還挺好的,大家應該能想到這個女孩該多幸福。

這女孩在家從小什麼也不用做,做錯事情媽媽也不批評,讓孩子意識不到自己的錯誤。從上學開始,媽媽除了讓她學習,其余什麼事情都不用做,就算她自己想做,媽媽也怕她累著,不讓她做,就連洗衣服,洗頭髮這種事情媽媽也要代勞。

孩子從小學到高中都是在家吃飯睡覺,孩子上了大學后,住了宿舍,由于孩子生活上完全不能自理,媽媽不得不去陪讀,伺候孩子的吃穿用行。大學畢業后,孩子因為這些問題,沒有一個工作單位愿意要她,導致孩子現在23了還坐在家里,讓家人伺候,沒有對象,沒有工作。

看到這個消息后,大家對此既無語又無奈,都在想自己可不要這麼慣著自己的孩子。

「小虧不吃吃大虧,小苦不吃吃大苦」,就是說讓孩子在小時候吃點,受點罪,其實是好事。如果家長怕孩子吃苦受罪,把孩子該受的罪都自己承擔了,對孩子后期的發展和自我能力的鍛煉都沒有好處,是真正的害了孩子。

人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成材,但是家長的教育方式很重要,下面這6種媽媽類型都是不可取的,其中有你嗎?

一、過分自責型

記得電視上報道一個小孩,因為早上賴床不起,導致自己遲到到受到老師的批評,就開始埋怨自己的父母不早早地叫自己起床,害自己遲到被老師罵,完全不認為是自己的問題。父母對孩子的反應卻是對他道歉,還說下次一定記得早點叫他起床,不會讓他再遲到。這樣做就會讓孩子自己沒有愧疚,父母將所有過錯都自己承擔。

有些家長從小對孩子的教育方式就有問題,孩子摔倒家長埋怨是地太滑或者自責自己太粗心而導致。磕到碰到都會埋怨外界因素,而不是讓孩子自己找經驗避免以后類似的事情發生,導致孩子以后遇到問題只會埋怨,不懂得從自身找問題,大事小事都怨別人,沒有責任感。認為父母對自己的付出是應該的,自己享受的理所當然,沒有感恩之心。

父母這種付出是不會受到孩子尊重的,當孩子碰到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時,遇到挫折會反過來怪罪別人,為自己找借口,長此以往想讓孩子孝順父母會越來越難。

二、強烈控制欲型

三,喜歡攀比型

大多數父母都喜歡到處攀比,找自己的優越感。從孩子升學考試到穿什麼襪子這些小事,媽媽都會和同事、鄰居比一比。連孩子上學讀的什麼書,背的什麼書包都要拿出來曬一下,除了攀比這些,家長比的最多的還是孩子的成績。

別人孩子上興趣班,不管自己的孩子需不需要都必須去;孩子考了班級第一名,就會問全校第一名是誰,讓孩子下次拿到全校第一名。父母在不知不覺的攀比中也會影響到孩子,孩子也會為了攀比而努力,忘了學習的目的和為什麼要學習。

四、「孩奴」型

一些父母自從有了孩子以后,他們的人生目標就變成了孩子,努力工作為孩子,掙錢為了孩子,卻忘記了自己的人生價值是什麼。

五、過分擔心型

很多媽媽在孩子出遠門時,會不停地對著孩子叮囑,要吃好穿好等等一系列的問題,比自己出門還要緊張。

十五年前的學生上學都是自己背著書包上下學,現在估計很難再見到這樣一種場面了。現在的學校門口堵得最多的就是車,站的最多的就是學生的家長,家長對孩子的擔心永遠都不會停止,永遠處于一種緊張的狀態。

父母擔心孩子出門會遇到各種危險,就怕他們不能夠處理,這種想法是錯誤的,家長應該讓孩子卸下父母的重擔輕松出門,開開心心地回來。如果家長處于一種過度緊張的狀態,孩子也會變得敏感緊張,對父母和孩子都會有負面影響。

六、過度操勞型

我們會經常看到這樣一種場景,父母站在旁邊給孩子拿著吃的,而孩子坐在一邊很享受地吃著,不會問媽媽吃不吃。或者在公交車上孩子坐著,父母站在旁邊,還得抓緊他,防止孩子掉下來。父母對孩子真是操碎了心,將自己所有的愛都給了他們,沒想著孩子會回報,但是孩子并沒有對父母抱有一點點感恩之心,而是變得越來越自私,覺得這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

家長教育孩子,一定要讓孩子有感恩之心,在生活中不要什麼事情都要替他做,讓他自己嘗試著做,自己的事情自己解決,他才會變的有責任感,孩子進入社會,才能真正地面對社會,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