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就到了七月,家里的兩只」神獸「即將回籠,我和閨蜜團在微信群里討論過一遍,今年暑假要怎麼安排。
有幾個姐妹說道,已經給孩子做好了詳細地假期學習計劃,并列出了長長的一沓閱讀書單,一看就知道是「內卷小達人」。
我看完只想說上一句:想象總是美好的,但真把「神獸」們按在家里學習,估計效率堪憂,畢竟姐弟倆的實力,老母親再清楚不過。
閨蜜的計劃在我這里自然是行不通的,無奈之下只好又跟老公商量解決辦法,最后他提出,要不還是「老三樣」,都堅持五年了,兩個孩子確實受益頗多。
三思之下,最終決定還是按照原計劃進行——放棄讓孩子在家「補課」,轉戰以下幾個「地方」。
如果你也在愁不知道如何讓孩子們度過一個充實又能學到東西的暑假,不妨跟著來看看~
倆孩子寶媽經驗分享:暑假多帶孩子去這些「寶地」
1、圖書館
俗話說得好:「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
從小讓孩子博覽群書,既可增長見識,又能獲取不同的人生感悟,豐富其情緒體驗,磨礪性情。
或許有人會問,在家也能看書,為何非要選擇去圖書館看?其實背后的意義是不一樣的。
一、讓孩子多感受「學習」的氛圍
研究發現:九成以上的父母表示,孩子有出現讀書不專注、讀書效果差等問題,其實這些問題背后都指向了一點:他們缺少一個「安靜閱讀」的環境。
由于小孩子的天性就是愛玩,再加上他們心性不定,在家往往容易受家里人的影響,忍不住地去看電視、玩手機,學習的效率自然大打折扣。
而圖書館的氣氛則不一樣,大家都在埋頭接受知識的熏陶,滿臉都是學習帶來的滿足感,這種氛圍往往更容易打動到孩子,讓他們也「安靜」下來,進入「閱讀」模式中。
有時候父母也要相信小朋友其實有上進的潛能,不過就是需要引導。
二、讓孩子有更多的閱讀選擇
圖書館里的書籍數目較多,而且涉獵廣泛,里面還劃分了不同的類目,可以讓孩子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來選擇。也更好地解決了父母「選書難」的困擾。
像我家兩個寶貝,因為年齡段和性別不同,所以書籍選擇的側重點也不一樣,每次挑書都比較麻煩,而且堆在家里又比較占地方。
最后每次帶著寶貝們去圖書館,讓他們各自選擇自己喜歡的閱讀,如果有需要精讀,反復咀嚼的好書,就再買回去看,方便了不少。
2、博物館
據調查發現,大部分美國成績優異的小孩,每天都會拿出30%的時間來「泡」在博物館里,他們認為從這里面學到的知識更多,記憶也更深刻。這個觀點不無道理。
拿我家大寶來說,之前剛開始接觸歷史這門學科時,總覺得歷史書上的知識點晦澀又枯燥,朝代和事件發生時間軸經常對不上號,成績一塌糊涂,一度對這門學科異常排斥。
后面趁著放暑假時,帶她去當地的博物館感受了一下,結果她一反常態,告訴我們要好好學習歷史了。
「媽媽,我覺得那些古物會說話,我特別好奇他們過去經歷了什麼……「
大寶的一句話,讓我們有了一趟意外收獲。其實引導孩子們學習就是要這樣,你教育他一萬遍,讓他們背一萬次枯燥的知識點,不如帶著他們親自去看一遍。
而且博物館的種類有很多,里面還有卡片背景介紹和向導的講解,讓孩子通過自己的觀察加上外界的輔助,學習到更多書本以外的知識,有助于激發其學習興趣。
如果你希望孩子學習歷史,可以帶著他們去社會歷史類博物館;
如果你希望孩子提升審美,可以多帶他們去文化藝術類博物館;
如果你希望增長孩子見識,可以多帶他們去自然博物館或者古建筑博物館。
3、夏令營
陶行知先生有一句名言:「要解放孩子的頭腦、雙手、腳、空間、時間,使他們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從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
夏令營就是很好的一種「在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的形式。一般夏天孩子放假的時候比較長,我們會選擇利用這個長假給孩子們報夏令營,而且堅持了五年。
一來,它能給孩子更豐富的人生體驗,給他們換個生活環境,鍛煉他們快速適應新環境的能力。
二來,孩子們去了夏令營后脫離了父母的庇護,要學會自己生活,并且與不同的朋友交際,這些考驗能夠幫助孩子們變得更加獨立,還有助于增強其社交能力,對孩子未來的個人發展更為有利。
【總結】
很多時候,我們想要孩子們學到更多新知識,未來更加優秀,那就不要只把他們困在學校里、困在家里。
人生處處是風景,生活處處是教育。讓他們多去外面的世界看看、聽聽,親自感受到世界的美好,學習到課本以外的知識,并把所學知識運用到生活實踐中,這樣才算是「完美的人生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