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媽的4次撐腰,換來孩子「抬頭一輩子」,希望你一個不落都做了

Wendy媽 2023/07/22 檢舉 我要評論

最近,有兩件事情讓我感觸很深。

一件是周末和朋友帶孩子在公園玩,看見兩個孩子搶雞腿。

一個孩子拿著雞腿,另一個孩子也想要,就去搶,結果沒搶到,就在那哇哇大哭。

然后,擁有雞腿的孩子,被媽媽要求讓給對方,孩子很不情愿的給了,但一直悶悶不樂。

另一件事發生在小區。

有個孩子玩鬧時,不小心摔 倒,然后 劃 傷了別人的車。

旁邊的大人嚇唬他,說媽媽來了一定(揍)他一頓,孩子當場大哭。

可媽媽來了之后,沒有責罵,而是抱著孩子輕聲安慰,帶他向車主道歉,賠償損失。

我明顯看到,那個孩子抬起胸膛,露出了笑容,末了他還真誠向媽媽道歉,說自己再也不會調皮了。

這兩件事情給了我很多思考。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如果都像第一位媽媽一樣,為了面子,忽視孩子的內心,教孩子退步和忍讓。

會不會讓孩子認為,父母不愛自己?

另外,如果能像第二位媽媽一樣,暫時放下批評和教育,第一時間撐著孩子,給他勇氣,陪伴他承擔錯誤。

孩子會不會更容易理解自己的過錯,敢于承認,勇于承擔。

最后,我想明白了一件事:

父母在孩子需要時,及時撐腰,及時施以援手,能給與孩子內心強大的力量,這種力量,將是孩子一生幸福的源泉。

下面這4件事,父母越「撐腰」,孩子越幸福。

當孩子被欺負時

父母要幫他「(打)回去」

做父母,的最不能忍受的就是孩子被人欺負,但如果你的處理方式不對,會讓孩子更受傷。

看過一則視訊,一位父親看到孩子被欺負,怒氣沖沖地朝孩子大吼:

「(打)回去!」

「你去(打)呀!」

「他(打)你,你不知道(打)他嗎!」

可孩子卻站在一旁,被嚇哭了。

面對欺負,讓孩子以(暴)制(暴),不是真正的保護,高智慧的「撐腰」需要講究方法。

首先,強大孩子的內心。

有個演員曾在綜藝節目里說,他女兒有一段時間一直不愿意上學,了解后才知道,原來女兒總被班上一個男同學欺負。

他很自責,也沖動的想要把那個男孩子(揍)一頓,然而他知道這并不能讓女兒不再受欺負。

于是他想了一個辦法, 激發孩子保護欲。

之后,他總在女兒面前撒嬌示弱,讓女兒保護他。

誰知道,效果意外的好。

女兒慢慢自信起來,身上多了一股子說不清的「大姐大」味道。

有一天,女兒放學回家告訴他,那個欺負她的男同學,現在已經被她治得乖乖的。

當孩子被欺負時,父母不能被憤怒沖昏頭腦,而是要讓孩子強大起來,學會自我保護。

此外,父母還可以帶孩子多鍛煉身體,強大孩子的體格。

平時也要多注意孩子社交,朋友多的孩子,更不容易被欺負!

如果遇上惡劣性質的欺凌,父母一定要拿起法律的武器,追責到底。

總之,孩子被欺負,做父母的一定要第一時間去安撫孩子受傷的心。

避免說教,要去理解孩子的無力感,找對方法,讓孩子強大起來。

孩子被比較時,父母要及時給予肯定

「別人家的孩子」,似乎是每個孩子,最經常聽到的一句話:

我們家孩子也沒啥,就是考了第一,你家第幾名?

我女兒剛剛過來鋼琴十級,你得抓緊你家的啊!

隔壁考試科科第一名,你看看你,就知道看電視……

「別人家的孩子」仿佛是一道魔咒,被一路比較著長大的孩子,很容易出現心理問題:

比如, 自信水平降低、壓力水平升高、產生社交焦慮、破壞親子關系……

聽過一句話:「父母怎樣評價孩子,孩子就怎樣過一生。

深以為然。

父母看似輕描淡寫的一句「比」,一句「損」,便是在孩子心底埋下了「自卑」的種子。

相反,父母的撐腰、夸獎,也是在給孩子信心和肯定。

知名院士在網上聊到家庭教育時,袒露自己最難忘的是「媽媽的鼓勵和肯定」。

小學時他成績糟糕,經常逃課。

偶然一次考得不錯,媽媽說:「你還是行的啊!」

他微笑著說:「那時,我覺得媽媽一下子發現了我的一個亮點,我有了自尊心,覺得有人贊美我,從那時起我就開始認真讀書了。」

父母的肯定和鼓勵,就是一把激發潛能的鑰匙!

當孩子被比較時,請一定用肯定,用鼓勵,為孩子撐起一把傘。

承認孩子的優秀,帶著孩子往好的方向前進。

畢竟,每個小孩都是一粒種子。

有的是小草,矮小卻生命力頑強;有的是大樹,枝繁葉茂能做棟梁 ;

有的種子會開花,果子卻酸澀;有的其貌不揚,卻能結可口的果子……

所以,做父母的一定別著急,別比較。

等一等,又何妨。

當孩子做錯事時

和他一起戰勝「錯誤」

心理學家皮亞杰說過:「孩子是在犯錯誤中長大的。」

孩子犯錯不可怕,可怕的是父母在孩子犯錯后的 咄咄逼人和蠻橫指責,那將是生命中隱伏的久遠悲傷。

父母這種狀態,會讓原本就因為做錯事擔心害怕的孩子,顯得更孤立無援。

長此以往,孩子會形成一種,父母一定不會原諒我,一定不會幫我的認知。

孩子的心也會離父母越來越遠。

前段時間,有個熱搜,一位媽媽說女兒在買餅的時候,不小心付了店家130000塊。

孩子發現后,嚇得傷心大哭,害怕媽媽責備,不停解釋自己不是故意的。

這位媽媽怎麼做的呢?

媽媽沒有責備,而是安慰孩子:「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別擔心,每個人都有失誤,吸取教訓,去解決這個問題就好了」

然后陪著孩子去找店家要回了這筆錢,并且為耽誤店家生意誠懇道歉。

回家后,她為了緩解孩子的害怕,便把餅分成兩半,(打)趣「從沒吃過這麼貴的黃金大餅」,逗得孩子止哭為笑。

做父母,比糾正錯誤更重要的,是學會如何放過錯誤。

因為,成長就是不斷犯錯,不斷改錯的過程

錯了,懂了,改了,孩子才會正向成長。

所以,當孩子犯錯,父母切記:

和孩子站在一起,去解決問題,戰勝問題。

千萬別和錯誤站在一起,去解決孩子!

孩子不愿意分享時

父母支持他說「不」

看過一期綜藝節目,節目里,男孩的表妹來家里玩。

表妹一眼就看上了男孩心愛的抱抱毯,可男孩不愿意送給表妹。

結果,男孩媽媽見了,拉著男孩的手,用「妹妹是客人,要讓著妹妹」勸說他讓出。

但男孩依然不愿,緊緊抱著毯子:「不,這是我的。」

最后,媽媽火了,大聲呵斥男孩:「給她!」

被迫「分享」了自己心愛的抱抱毯,男孩傷心之下,跑回房間大哭了起來。

大人眼里,一份零食、一件玩具,給別人也沒什麼大不了。

可對孩子而言, 分享,意味著失去!

強迫孩子分享,是剝奪了孩子說不的權利,久而久之,易養成懦弱、討好的性格;

另一方面, 孩子也會覺得,父母不能保護自己,對父母產生不信任感。

知乎有位網友曾說過:不是主動的分享,就是剝削。

所以, 在孩子不愿意分享時,父母一定要支持他說「不」!

我家孩子有一套玩沙子的工具,在小區游樂場,經常有小朋友想玩,很多大人替孩子詢問我的意見。

我每次都不會直接同意或者拒絕,而是告訴他們:

這是孩子自己的玩具,不是我的。你需要征得她的同意。她要是愿意,就可以一起玩!

這不僅表明了玩具是我家娃的 所有物,也尊重和支持了娃的 所有權

久而久之,我就發現,我家娃對自己的東西、事情會很有主見,在自己不愿意的情況下,非常懂得說「不」。

一個被父母尊重的孩子,才能勇敢說不,才會活成自己。

做父母,千萬別小瞧了自己對孩子適時地援手。

有時候,就是在一些不起眼的小事上,孩子才學會了自信、自強、自愛。

父母的每一次「撐腰」,都是愛的表現,是支持孩子幸福成長的動力源泉。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