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老師提醒,常被欺負的孩子過得艱難,父母要告訴孩子3件事

Wendy媽 2022/12/10 檢舉 我要評論

當孩子回到家,表現出不開心、說不想上學、說班上有人欺負他時,他可能真的就是正遭遇霸凌現象。

我曾和一位在幼兒園當老師的朋友聊天,她就提醒說,經常被欺負的孩子,會過得很艱難。

因為孩子們都是團體玩耍,如果一個孩子長期被排斥在外,他就很難找到朋友幫他。

有位網友說,在那間教室,他們欺負完我就順利離開,而我卻被恐懼困在里邊,十五年了都沒有走出來。

經常被欺負的孩子,那種恐懼和煎熬,可能會伴隨他們一輩子,難以解脫。

所以,當我們發現孩子在社交中被欺負后,一定要告訴他3件事。

一:被欺負,不是你的錯

什麼樣的孩子,容易成為被欺負的對象呢?老師告訴我說,有3類孩子,很容易被人欺負。

第一種是性格內斂。這類孩子朋友少,被人欺負了也沒人知道或者前來幫忙。

再加上不夠活躍,老師也難注意到他,所以他基本是「孤立無援」。

第二種是體型異常。比如偏胖、偏瘦、偏矮,這類孩子很容易被同學看成「異類」,從而成為被欺負的對象。

第三種就是缺乏社交技巧。有些孩子熱情也心地善良,但他也經常被欺負,原因是他缺乏社交技巧,不知道怎麼和小朋友玩。一玩他就融不進入集體,被排擠在外。

當孩子被欺負后,他可能還會自責,覺得都是因為我太胖、太矮或者不懂得交朋友,所以大家才不喜歡我、要欺負我。

這時候,我們一定要給予孩子足夠的支持,告訴他,被人欺負,不是你的錯,那些恃強凌弱的行為才是可恥的。

我們要讓孩子感受到他是被愛的、是有價值的,不能因為被人欺負而看輕自己。

這個舉動,對重建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非常重要,我們家長一定要記得做!

二:被欺負后,不能忍氣吞聲

很多孩子被欺負時,由于自身力量弱,他就選擇忍著不做聲。

殊不知,孩子的忍氣吞聲,只會給對方傳遞一個信號:「我很好欺負。」就這樣,別人就會「挑軟柿子」捏,一直來欺負你,且越欺負越厲害。

當然,不忍并不代表立馬打回去。像紀錄片中那個喜歡打人的孩子,就是因為不知道怎麼處理人際關系,喜歡打人,導致被一群人圍著欺負。

而且,當自己處于弱勢時還強行打回去,吃虧的是自己。

所以,當遭遇霸凌時,一定不要忍,但也不能不顧情況直接打回去。

三:平時要提高防霸凌意識

很多孩子被欺負時,他其實并不知道自己正遭遇霸凌。

比如紀錄片中莫名就被排擠的女孩,她可能還以為是自己不討人喜歡,所以才會被大家排斥在外。

當孩子最初遭遇這樣的霸凌時,她沒有保護自己進行回擊,那下次,這樣的霸凌就會不斷升級,最后就上升到動手打人了。

等孩子到了被打的地步,我們再教孩子「打回去」,其實有些晚了。

一來孩子已經吃虧了。二來,也很容易教會孩子遇到事情就「動手」解決,這樣他性格可能變得暴力,將來與更兇狠的人打交道很容易吃虧。

所以,如果孩子能識別什麼是霸凌現象,在事情有苗頭時就及時制止,用行動告訴別人「我不好惹」,那他就能很好地保護自己,不會讓事情升級到肢體傷害的地步。

我們可以借助一些防霸凌繪本,讓孩子知道,被打、被威脅、被欺負、被歧視、被諷刺、被冤枉、被勒索、被嘲笑、被使喚等等,這些,都屬于霸凌現象。

當孩子遇到這些情況時,要馬上意識到,并且大聲地說「不」。

比如我教給孩子的,就是遇到這種情況時,一定要及時大聲地呵斥:「你不可以這樣做!」

然后跑開,避免身體傷害。

接著,就是一定要告訴老師,把事情的經過說清楚。事情嚴重的,回來告訴父母,尋求幫助,不可以自己忍著。

另外,我們要有意識地帶孩子多交一些朋友。比如我會經常帶娃在小區玩,遇到她學校或同班的孩子,我就會多跟對方聊幾句,鼓勵她們做朋友。

當孩子在學校有很多朋友時,他就不會落單,被欺負也容易找到人幫忙,避免被傷害。

從小就有防霸凌意識的孩子,會懂得更好地保護自己。也希望每一位父母,都能培養孩子保護自己的意識,遠離傷害。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