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天之下的父母,大概都想培養出一個優秀的孩子。
可在如何培養孩子的問題上,卻有不少家長頻頻陷入教育誤區,沒能為孩子找到一條最適合他成長的道路。
慣孩子的家長不少,該管教孩子的時候卻疏于管教,導致孩子變得毫無規矩;管得過多的家長也不少,該放手的時候卻舍不得放手,導致孩子毫無獨立自主性。
家長如果給予孩子的是正確的教育方式,就能推動孩子大踏步前進;反之,家長如果給予孩子的是錯誤的教育方式,就會阻礙孩子前進的腳步。
家長若能做到「五不慣」和「三放手」,孩子長大后將變得更有教養和有出息。
01 「五不慣」孩子,他將變得更有教養
▶1. 孩子如果沒邊界感不能慣著
每個孩子的天性就是想要自由,可真正的自由是有邊界感的,沒有邊界感的孩子,到了一定的程度就變成了沒有規矩。
孩子未來能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和孩子從小接受什麼樣的教育有著相當大的關系。
因此,孩子如果沒有邊界感,家長可不能慣著,需要培養邊界感意識,給他立好規矩,知道什麼事情可以做、什麼事情不能做。
▶2. 孩子如果不尊重長輩不能慣著
中華傳統文化歷來講究孝道和禮儀,尊重長輩、對長輩有禮貌,這是我們從小要教給孩子的基本做人禮節。
但我們總能看到一些孩子在言談舉止中對長輩缺乏應有的尊重和禮貌。
我們不能責怪孩子不懂事,追本溯源,其真正原因是我們從小缺少對孩子進行這方面的教育和引導。
我們一方面要培養孩子尊重長輩的基本禮儀;一方面在孩子出現不尊重老人和長輩的苗頭時,不能視而不見和慣著。
那些從小不尊重長輩的孩子,長大之后也很難融入社會中。
▶3. 孩子如果自私自利不能慣著
自私自利的孩子最典型的特點就是只知道索取,不知道回饋,在他們的潛意識中,從父母那得到東西是理所當然的。
這樣的孩子往往缺乏感恩意識,不會去感恩父母。
一個連自己的親生父母都不會感恩的孩子,就更不可能去感恩別的為他付出的人了。
因此,對父母來說,如果孩子出現自私自利的行為,就需要認真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最簡單直接的做法就是再也不能慣著孩子。
如果要拿出更具體的教育措施,就是要改變以往那種以孩子為中心、一切都圍著孩子轉的錯誤做法。
同時還要教會孩子不能光知道索取,還要用感恩之心去回饋幫助過妳的人,這樣的人也包括父母在內。
▶4. 孩子無理取鬧不能慣著
面對孩子無理取鬧,雖然明知道孩子不對,但出于疼愛孩子的心理,不少家長還是選擇了遷就和息事寧人的做法。
家長遷就和息事寧人的做法,這會給孩子傳遞錯誤的信息,以為無理取鬧就能爭得自己想要的東西,這反而助長了孩子得寸進尺的壞脾氣,養成任性不聽話的習慣。
面對孩子的無理取鬧,家長的態度就是不能慣著。
這是做人的底線之一,來不得半點的含糊和遷就,否則孩子終有吃大虧的那一天。
▶5. 孩子不做家務不能慣著
家務勞動屬于勞動課程中的一個范疇。
如果孩子從小不做家務、不愛勞動,只管讀書學習,就不會有獨立性、自主性和自制力的培養,而獨立性、自主性、自制力恰恰是取得更好發展的基礎。
換句話說,沒有獨立性、自主性、自制力的孩子,是不可能在學業上或其他方面有更進一步的提升。
對父母來說,在平時重視孩子的家務勞動的培養,有助于孩子培養生活技能、獨立性和責任心,在未來具有獨立生活的能力。
反過來,如果父母把本該孩子要承擔的家務勞動給包辦了,不但無法實現上述目標,還會導致孩子出現諸如「巨嬰」和「媽寶」這樣不健康的人格,這對孩子未來的成長無疑是不利的。
因此,孩子如果不做家務勞動,不要覺得這是小事,我們至少要表現出不能慣著的態度。
當然,我們需要根據孩子的年齡和能力來安排孩子的家務勞動,量力而行。
02 「三放手」孩子,他將變得更有出息
▶1. 對孩子的成長父母要學會放手
孩子在成長路上難免遇到障礙和挫折,作為父母,不能因此而不敢放手讓孩子成長。
當我們把目光放得更長遠一些,就會發現,這些障礙和挫折恰恰是成就一個優秀孩子不可或缺的。
父母對孩子成長報以充分地信任和放手,有助于培養他們獨立面對障礙和挫折的勇氣,從根本上提高他們解決問題以及增強抗挫的能力。
所以,這也提醒我們,孩子在成長中如果遇到一點小挫折,大人不要覺得天都塌下來了,更不能慣著孩子在挫折面前退縮的毛病,應該要鼓勵孩子勇敢去面對。
經歷了父母放手成長的孩子,他們在以后面對更大的挫折時,就不會輕易地被擊倒,更不會走向極端之路。
▶2. 對孩子力所能及的事父母要學會放手
對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父母要學會放手,否則孩子就要被養「廢」了。這是無數教育實踐總結出來的真知灼見。
嘗試和體驗的過程,是每個孩子成長中必須要經歷的一個重要環節。
當孩子順利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時,能有效增強他們的自信心。
▶3.對孩子的學習父母要學會放手
很多孩子在學習上對父母有很強的依賴性,這和父母沒有充分放手大有關系。
父母越是不放手,緊抓不放,孩子在學習上就越是喪失獨立自主的學習能力。
學習的范疇比較寬泛,這里以寫作文為例,很多孩子寫不出作文,一方面和平時的閱讀積累匱乏有關,另一方面和父母過度介入孩子的寫作過程有關。
孩子在寫作中,不少父母常打著教孩子寫出完美作文的旗號,動不動就打斷孩子的思路,告訴孩子這句要這樣寫,那句要加上幾個成語。以致到最后,連孩子都不知道這篇作文到底是自己寫的還是父母寫的。
長此以往,孩子的獨立寫作能力就逐漸喪失了,在寫作上越來越依賴于父母了。
可見,對孩子的學習,父母要學會放手,充分培養孩子在學習上的自主能動性。孩子即使遠離父母,也能做到獨立自主學習。這才是我們我們教育孩子的根本目標之一。
結語
富有遠見的父母,在教育目光上能看得更遠。
這表現在,他們在教育孩子上懂得收放自如。不僅知道不能慣著孩子,讓孩子懂得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能做,培養孩子做個有規則意識的人;也知道什麼時候應該放手,讓孩子去嘗試、去體驗,培養他們做個獨立自主的人。
只有這樣,孩子才能在未來開啟開掛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