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媽媽都遇到過這樣一個問題,當我們沒有滿足孩子的要求時,孩子不管在任何場合,任何時間點都能撒嬌,大聲的哭鬧。而作為孩子的媽媽,不得不立刻想辦法讓孩子停下來。
很多媽媽就直接開始對孩子吼叫,想通過罵孩子,讓孩子停下來, 但其實每次媽媽越呼叫孩子,孩子越不會停下來,反而越撒嬌的厲害。這就需要媽媽們正確掌握和孩子溝通的技巧。
經常大吼大叫對孩子有哪些危害 呢?
1、 孩子變得自卑
在孩童時期,孩子經常調皮搗蛋,作為一名媽媽,在孩子犯錯的時候就是要管住孩子,然而媽媽一開始用溫柔的方式根本震不住孩子,孩子反而越來越囂張。
經過長期的實踐,發現用吼的方式能夠很好的震懾住孩子,于是媽媽就開始了吼叫, 但是在媽媽長期吼叫的摧殘下,孩子很容易變得自卑,變得懦弱。
2、 沒有安全感
對于所有的孩子來說,父母就是他們唯一的依靠,如果家長經常對孩子大吼大叫,他們很容易懷疑「爸爸媽媽是不是真的不愛我了」。在未來的生活中,他們做任何事都會非常謹慎,生怕自己打擾到其他人。
別對孩子大吼大叫了,試試這5種方法,孩子的配合度會更高
1、注意尊重孩子
每個人都有自尊心,孩子自然也是如此,你要給孩子自己判定事情的空間,而不是所有的事情都由你自己全部解決。
2、 減少批評的次數
第一次批評孩子的時候,孩子一般已經產生愧疚心理了,這就已經足夠了,反復批評,反而讓孩子不再反省自身,而是覺得你很煩。若是,第一次批評,孩子都沒有任何悔改的意思,你反復重復也是沒有用處的。
3、就事論事,切勿東拉西扯
很多人都會因為一件事情,而引申到其他事情之上。這樣很多的事情一下子全都堆積出來,就會讓孩子感覺到父母的要求過多、過高,孩子會覺得:反正我也不可能全改了,改一個你也會嘮叨別的,索性讓你說個夠吧。
4、學會和孩子溝通
跟孩子溝通的時候,要進行眼神的交流,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讓他明白你要說的話,家長也要做好示范。
家長也要學會用鼓勵的言語跟孩子溝通,任何一個孩子都希望得到爸爸媽媽的鼓勵,而不是批評,斥責,一個經常感受到沮喪的孩子,更加需要被關愛和理解。
5、給孩子選擇的權利
父母給孩子提供適當的選項,讓孩子自己做選擇。確定你是真的要給孩子做選擇,且能說到做到。
比如你希望孩子坐到安全座椅里面去,這時候你可以跟孩子說:現在你就坐在安全座椅上去,媽媽給你講故事,或者你坐好了媽媽給你吃一塊你喜歡的餅干。
選擇講故事還是吃餅干,這是兩個選擇,這兩個選擇都是基于讓孩子坐到安全座椅上去。我們做家長的很擅長于用威脅來讓孩子做選擇,這樣只會讓孩子覺得很痛苦。
在做父母這件事情上,從無完美可言,所以,要在愉快時歡慶,從艱難中學習。想要做出改變,任何時候都不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