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法打敗魔法
前段時間,樓下鄰居家天天雞飛狗跳的,晚上經常聽到大聲呵斥的聲音。
鄰居吐槽,自家4年級的兒子最近厭學了,每天變著法要請假。不是肚子疼,就是頭疼,帶著他看了幾個醫院,醫生都說身體沒事,但熊孩子就是有各種理由不去學校,爸媽快被熊孩子整無語了。
鄰居擔心孩子身體,特意挑了一天早下班,結果一進門卻發現兒子很嗨的在玩游戲,哪還有一點生病的樣子。鄰居才知道,熊孩子就是單純地不想上學,這才整了這麼一出。
聽完鄰居的吐槽,真的有些欲哭無淚。鄰居擔憂的表示: 熊娃這才9歲就開始厭學了,未來十幾年可咋整?別人家孩子都那麼卷,以后起碼得上個大學吧,就這態度別說大學了,高中能不能上還兩說呢!
鄰居倆口子都是國內top5高校的學霸,在他們看來「學習好」應該是兒子的最基本配置,誰知兒子仿佛就是生來打臉的。從上學開始成績一直平平無奇,反倒是課外興趣班倒是很在行,熊孩子便有了輟學去當練習生的念頭,于是爸爸決定放個大招。
兩口子給孩子請了2周假,在朋友的飯店給熊娃找了份刷碗的工作。走之前,還語重心長的告訴熊娃: 現在大學生畢業都不一定找到工作,就連清華畢業的也在送外賣,你輟學只能有小學學歷,其他工作也競爭不過別人,只能打掃衛生、刷碗了,你先試試這是不是你未來想要的生活。
我還在質疑這種簡單粗暴的做法是否有用,周末鄰居就告知:熊孩子已經決定去上學了,而且還公開表示當練習生的事要往后拖一拖,等他能確定自己要走這條路了再考慮。
鄰居總結: 與其苦口婆心地勸他學習,還不如讓孩子去體驗社會的殘酷,通過對現實的觀察和感受,自然會明白努力的重要性。
不得不感慨,能打敗魔法的唯有更高級的魔法。
與我而言,之前對鄰居這種「不破不立」的教育方式還是持保留意見的。但很顯然這招對他家孩子非常有效,現在看來,也不失為一種辦法。
孩子為什麼會厭學?
不得不承認,孩子們或多或少都有些「厭學」的情緒,但值得慶幸的是 大部分孩子能自我消化,只有少部分孩子需要借助外力解決。
對這部分孩子而言,個人認為,家長 與其簡單粗暴的逼著上學,不如先了解孩子為什麼會厭學。
教育學家認為: 過分強調競爭是導致孩子厭學的關鍵!
當下,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家孩子能出類拔萃,于是鉚足勁使勁的「卷」。然而真相卻是:鶴立雞群的孩子永遠只是少數部分,大部分孩子還是普通的過完一生。
然而我們的周圍的老師、家長都更愿意關注那些拔尖的孩子,社會環境讓我們更看重競爭,更愿意通過把別人踩在腳下而凸顯自己的優秀。
殊不知,這會讓那些被比下去的孩子感到窒息。慢慢地,贏了的孩子會覺得自己不可一世,而輸了的孩子則會認為終究會一事無成,與其努力奮斗后一事無成,還不如一開始就直接擺爛。
這就是為什麼鄰居家孩子在自己不太擅長的學習上更愿意躺平。 當孩子發現學習唯一的作用就是處處接受打擊、是一場必輸的游戲,他們除了默默退場,還能有什麼動力做出其他選擇?
所以一直堅信,讓孩子從內心知道「學習」的目的不會受打擊,才更容易激發孩子向上的信心。
孩子厭學,帶他去3個地方
若你的孩子也在厭學,你也已經和他談過這問題了,但效果不明顯,不妨換個方式。 帶孩子去見見不同的人、事,帶他尋找學習的意義,這比打罵更有效。
1,你工作的地方
很多孩子不知父母如何工作,不懂得父母的辛苦。 想讓孩子和你站在一條線上,最好的辦法就是帶孩子去感受你正在經歷的事,帶他去你工作的地方看看,讓他看看父母不僅要努力工作,還有可能遭受冷眼和責罵,這會激發他們上進的動力。
看到過一個視訊,廚師父親帶著厭學的兒子,來到自己工作的廚房,讓兒子體驗顛勺的辛苦。
鍋很重,孩子顛了沒幾下就顛不動了,父親一邊嚴厲地讓兒子繼續,一邊質問兒子: 你試試,到底你手里的筆重,還是我手里了的鍋重!
最后父親眼含熱淚的表示「你所討厭的讀書,是我拼了命換來的安寧!」,孩子也內疚的眼眶發紅,相信經此一次,他會對學習有更深的體會。
2,凌晨的車站、街頭、菜市場
凌晨4點大部分人都在呼呼大睡,但車站、街頭、菜市場這些地方卻早早匯聚了一批奔波的人們, 寫字樓里剛下班的白領,打掃街道的環衛工人,穿梭在街道的外賣小哥,搬著菜筐的年輕菜販……沒有人因為凌晨4點,就停下腳步。
有人說:成年人的世界沒有「容易」二字,每個人不過是咬牙硬抗。
深以為然, 如果孩子厭學,不妨試著把成年人那層佯裝淡定的外表撕開,給他們看看這個社會上拼命努力生活的人們。生存不易,相比坐在教室里聽課,有人要比他們累百倍、千倍。
3,去看看鄉村小學
現在的孩子不愿意學習,大部分還是因為條件太過優越。上一代人條件艱苦,想要改變命運唯有好好學習。而現在的孩子大部分生活在舒適區,想要的東西唾手可得,讀書又是需要下功夫的事,他們自然不想費力。
如果有條件,可以親身帶孩子去偏遠地區的鄉村小學體驗,去看看同一片土地上,那些貧困山區的孩子,為了能上學、能讀書,每天都要付出什麼代價!若沒有條件,可以選擇這類紀錄片,讓孩子跟著鏡頭感受一下同齡人艱難的求學路。
只有見過真正的困難,孩子們才會珍惜現有的生活。其實每個孩子都有「期望變好」的需求,讓孩子早日看清生活的本質,更有可能激發他們積極向上的信念。
所以如果你的孩子對學習還毫無熱情,不妨試著帶孩子走走看看,讓孩子從心底知道學習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