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這樣抓,孩子到國中后才能當學霸。
1.一二年級是個坡,家長要明白一個道理,抓住兩個重點。
道理:一二年級的高分是假象,就算每次都考100分,但水分還是很大,因為這兩年學的內容基本都是記憶內容,題目不難,所以考高分的孩子有很多,不值得高興。
重點:①一二年級的孩子,要端正學習態度,多鼓勵孩子,讓他在學習上收獲信心,有成就感,那麼孩子的動力就會比較足。
②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包括寫字、閱讀、預習、復習、寫作業等等,習慣抓好了,受益一生。
2.三四年級是道坎。
很多娃到這個階段,成績都會明顯下降,遭遇所謂的「三年級現象」,而想讓娃的成績不下滑,家長要抓好三點。
①養成學習的自覺性,有計劃地學習,這就需要家長的陪伴、督促,靠孩子自己自律,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事實上,脫離了父母的監督,沒有多少孩子能真正做到自律的。
②先提高效率,再提高成績。三年級開始,各科難度提高,作業變多,很多孩子都搞到十一二點,如果家里有個磨蹭娃,家長真的太痛苦。所以想提高成績,得先提高效率,對于喜歡磨蹭的孩子來說,好話說盡還是不聽,那該罰就得罰,給娃一個深刻的教訓,他就不敢再磨蹭了。
③狠抓閱讀和寫作,三年級開始就應該嚴抓孩子的寫作這一塊了,而閱讀則要從之前的淺讀、泛讀過度到深讀,精讀,慢慢讀一些名著,還要做總結。
3.五六年級是座山。
到了高年級后,很多孩子在學習上都會被打回原形,這個階段成績差的孩子,基本都是下面這類。
①基礎差的孩子,對課本上的內容吃不透,不預習也不復習。
②有偏科現象的孩子,語文成了大多數孩子的弱科。
③學習沒有積極性的孩子,學習動力不足,寫個作業總是要家長去催。
④學習能力差的孩子,同一個知識點,別人學一遍就會了,你學三四遍還不會。
那麼問題來了,五六年級的孩子,如何翻越眼前這座大山?做好四點就夠了。
1.養成做計劃的習慣,按照計劃嚴格執行;寫作業時要定時,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作業,提高學習效率。
2.營養良好的學習環境,在孩子學習時,家長可以在旁邊看看書,互不打擾,但又相互促進。
3.保證孩子有充足的睡眠時間,能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高年級之后學業重,沒有好的精神狀態,很難抗得住。
4.做好「小升初」準備,高年級之后,要面臨的大關就是「小升初」,所以要提前規劃好,該整理筆記的整理筆記,該補強弱科的補強,提前準備把握更大。
這就是小學每個階段的規劃,在孩子的學習生涯中,小學階段是起步階段,也是打基礎的階段,更是家長們唯一能使上勁的階段,這個階段抓得好不好,直接決定了中學之后孩子的表現,甚至決定了孩子將來能不能考上一所好的大學。一棟樓能蓋多高,取決于地基打得多牢固,所以家里有小學生的,一定要重視上面講到的這些,孩子的表現才會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