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龍應台曾說:「父母的保質期只有10年,過期后的父母再怎麼努力,也比不過10年前來得有效了。」
很多家長吐槽孩子青春期難以管教,有很強的叛逆心理,其實問題就在于已經錯過了「父母的保質期」,前10年家長沒能給予孩子好的管教,那麼等錯過這段時間后,就已經為時已晚了。
前10年是父母的「保質期」
在一場關于「家校社共育」的直播中,有著28年基礎教育經驗的小學校長張錦庭提出:
「父母對孩子教育的成效,就像打在食品包裝上的標簽,是具備有效期的。其中3歲前‘最有效’,6歲前‘有效’,10歲前‘次有效’,等到了12、13歲,父母的權威也就基本失效了。」
確實如此,10歲前孩子會建立最初的人生觀、價值觀,這10年是孩子性格、人格塑造的關鍵時期,也是教育孩子的黃金時期。所以,孩子的成長看似漫長,但真正留給父母的時間卻很短,尤其是很多家庭的爸爸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缺位,那麼對于爸爸來說,這個保質期可能更短,還不足10年。
在這有限的保質期內,如果家長對孩子溺愛縱容,沒有為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缺乏必要的引導,那麼就會逐漸在孩子面前失去權威,使孩子沒有應有的行為規范和道德準則。
等到父母發現問題失控,想要抓緊對孩子進行教育時,孩子的思維觀念已經定型,很難再去服從管教,父母的教育早已經為時已晚了。
別讓父愛在孩子成長中缺席
中國城市親子調查數據顯示,有七成父母沒有時間陪孩子,僅有30.2%的父母認為有足夠的時間陪伴孩子,67.75的孩子由老人代為照顧,并且三分之二的孩子整日與手機等電子產品為伴,僅五分之一的父母重視與孩子的情感溝通。
現代社會,家長對孩子的教育空前重視,但由于種種原因,我們的孩子卻生活得越來越像「孤兒」。
尤其現在的「影子爸爸」越來越多,「喪偶式育兒」成了無數家庭面臨的大難題。
作家劉墉說,現在很多爸爸在孩子的圖畫中沒有手,這是為什麼?
因為在孩子的記憶里,爸爸就像一團影子,總是抓不住。
對此很多寶爸會「喊冤」:難道我不想陪孩子,可是那麼忙,哪有時間呢?
奧巴馬在競選總統期間,曾自豪地表示:
「我未必會是一名好總統,但我一定是一名好爸爸。因為在長達21個月的競選期中,我從沒有錯過一次女兒們的家長會。」
試問,連奧巴馬都有時間陪伴孩子,難道我們要比美國總統還要忙嗎?
教育孩子,家長千萬別怕麻煩
有些老人說現在的孩子太「嬌氣」,哪像我們那個時候,隨便拉扯拉扯就長大了。
然而,時代在發展,大環境發生變化,孩子的教育也在與時俱進,只有家長能夠給予孩子足夠陪伴,適時進行引導教育,才能讓孩子成長得更健康、更優秀。
如果在孩子成長的關鍵期,家長怕麻煩,忽略了孩子的教育,沒有滿足孩子的情感需求,那麼很容易引發大問題。
之前某乎上有個問題引發熱議:00后的貧富差距有多大?
高贊回答說,00后的貧富差距與70后、80后的貧富差距不同,這種差距不止體現在物質上,更體現在精神上。
越是優秀的家長,越對孩子成長有合理的規劃,越能察覺孩子的成長潛力,在工作賺錢的同時抽出時間給予孩子陪伴,以身作則用自身的行為方式去影響孩子。
我們身為家長,千萬要抓住教育孩子的黃金期,不要怕麻煩,勇于克服麻煩,才能給孩子足夠的滋養,使其健康成長。
和那些會腐爛的食物一樣,父母對孩子的教育也有「保質期」。
在父母這個角色對孩子還「有效」的時期,我們一定要抓住機會,別怕麻煩,完成對孩子最重要的教育,為未來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