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養女要「三避」,養兒有「三忌」!父母越早知道越好

Wendy媽 2023/07/08 檢舉 我要評論

古語有云: 「從來富貴多淑女,自古紈绔少偉男。」

于是,「窮養兒,富養女」的傳統,似乎深深地扎根在養兒育女的觀念中。

很多父母認為這句話的含義是:

窮養兒,就是在兒子面前哭窮;富養女,就是滿足女兒所有要求。

孰不知,這種簡單粗 / 暴往上套的養育方式,對孩子來說百害而無一利。

窮養、富養,對于孩子來說,絕不能單純以性別劃分。

被富養的徐霞客,后來成了淡泊名利的探險家;

被窮養的普莉希拉陳,后來卻成了Facebook的老板娘。

那麼,我們該怎麼好好教育一個孩子呢?養育兒女,需要做到不同嗎?

無疑,男孩和女孩在成長過程中,由于身心特點不同,表現出來的性格和行為也有差異;

因此,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男孩和女兒的養育重點也不一樣。

教育專家李玫瑾教授就曾提出:

養育女孩要有「三避」,養育男孩要有「三忌」。

這值得每位家長細細品味↓↓↓

1

養女要「三避」

甘地夫人曾說:

「教育好一個男孩,就是教育一個體;教育好一個女孩,就是教育一個群體」。

的確如此,女孩是未來的母親,將肩負養育大任,女孩沒有教育好,將拖累三代。

我們想要女兒未來更陽光、有氣質,家長在教育時要遵循3個原則。

1.避免重男輕女

很多人覺得重男輕女只出現在封建社會,其實直到今天,它依舊存在。

在電視劇《愛的厘米》中,關雨晴努力賺錢買房,竟然被父母要求記在弟弟名下。

不僅如此,弟弟打算買十萬的鉆戒向女友求婚,自己沒錢想讓父母贊助,父母又讓關雨晴出錢。

父母總是無理由的站在兒子一邊,要求女兒也同樣為兒子付出。

這樣的劇情也在很多家庭中上演。

重男輕女的父母,是有  毒  的父母,給女兒帶來的是:

侵入骨髓的痛苦,讓她們無法獲得愛的能力。

正如克雷格·巴克的《原生家庭:如何修補自己的性格缺陷》寫到:

「這些父母加之于孩子的情感傷害,就像化學毒素一樣蔓延至孩子的整個身心,而孩子遭受的痛苦,也會隨著成長不斷加深。」

因此,為人父母,特別是有兒有女的家長,對待女兒更要加倍的好;

大麥曾看過一句話: 「女兒是家里的客人,我們要加倍地尊重她、愛護她。」

2.避免過度富養

在亦舒的小說《流金歲月》中,蔣南孫是一個富小姐。

她從小被家人保護的極好,一直過著精致的小資生活:

她學最代表氣質的小提琴,買最好的包包和衣服,連打理頭髮都是去最好的沙龍…

這個被圈養的公主理應在上流社會展現她足夠的魅力,而現實中,她卻唯獨鐘情章安仁這個窮小子。

蔣南孫在優渥物質條件中長大,沒有吃過生活的苦,她認為金錢不重要。

她寧愿與家人對峙也要與章安仁在一起,非要去撞南墻證明自己是對的;

結果她被現實打腫臉,發現錢真的能解決很多問題。

富養女兒,重點在富養精神,而不是在物質滿足。

曾有新聞報道,一位90后爸爸帶著4歲女兒通過71天的旅行,一路走走停停,走過全程4000多公里的路程來到了拉薩。

父女倆跨越了千山萬水,看盡了沿途的風景,同時也留下了難忘的回憶。

詩和遠方不是那麼輕易可以得到,他們一路上經歷了坎坷和磨難;

但他們更多的是收獲了感動、分享及善意。

有網友說,「看完這對父女,我知道富養女兒真正的含義了。」

我們「富養女兒」,是讓她去見更開闊的世界,去見更多的美好,享受過更好的生活。

如此,她們更不容易卑躬屈膝,去將就低質量的生活。

3.避免嬌生慣養

曾有新聞報道,湖南襄陽的一位母親在朋友圈為剛上大一的女兒招聘保姆。

保姆的職責是能照顧女兒的生活起居,工作內容包括洗衣做飯、打掃房間衛生、照顧日常生活等。

這位母親說,平時和丈夫忙于生意,女兒從小也是嬌生慣養,從沒有做過家務,也不會照顧自己。

女兒剛上大學的時候,她為了照顧女兒,家里學校來回跑,實在覺得力不從心,這才打算雇個保姆。

很多網友直呼,「成年巨嬰」。

的確如此,一個人連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常識都不了解,如果發生事故或意外時,就連處理危機的意識都沒有。

生活是殘酷的,我們千萬別讓女兒嬌生慣養,成為溫室的花朵。

當她走出溫室,面對風雨時,才發現自己竟然連一點防御能力都沒有,輕松地就被這個殘酷的世界擊垮了。

2

養兒有「三忌」

俗話說,「子不教,父之過」,這句話表明了兒子將來成為什麼人,取決于家長的教育方式。

男孩的教養,向來是一個家庭的重中之重。

因為男孩天性調皮活潑、不好管教。

對男孩的心理教育要從小就開始,并堅持3個原則。

1.忌大包大攬

在近期的熱播劇《大江大河2》中,程廠長是一個極力為兒子創造好條件的父親。

他的兒子取名程千里,也寄予了他對兒子的厚望,希望兒子事業鵬程千里。

但是程千里,卻是個典型的公子哥,做事不定性,工作做不好,動不動就出問題,犯錯誤。

程廠長努力為兒子鋪路,幫兒子調崗升職。

他對兒子的事情大包大攬,卻換來兒子的毫無責任心和男子漢的擔當。

程千里仗著老爸當靠山,認為任何事都是理所當然,每次犯了錯,都讓父親收拾爛攤子。

殊不知,父親的這種愛,最終造成的,就是養出缺乏心智的「巨嬰」,兒子也一事無成。

2.忌壓抑兒子情感

古話有,「男兒有淚不輕彈」。

于是有很多家長從小就教育兒子,遇事不許哭。

正如紀錄片《面具之內》中所說:

小男孩從小就被教導要有男性氣慨,玩體育,不能流露真實情感、不許哭…

因為你是男子漢,是男子漢就要學著收起眼淚。

因為你是男人,是未來要撐起一個家的支柱,所以你必須堅固,必須獨立。

我們的男孩,就這樣被一層層警告,一層層面具被包裹禁錮起來。

但是,哭泣對于孩子來說,有著不可代替的意義。

眾所周知,著名主持人何炅就是出了名的「愛哭」,但正因為愛哭,讓他成為了一個一直溫暖別人的人。

丹麥心理治療師伊爾斯·桑德曾經在《高敏感是種天賦》一書中說:

「愛哭,是因為擁有高敏感特質。」

當父母對兒子說,「男子漢不許哭」,才是阻止孩子情商發展的開始,也會讓孩子變得懦弱無助。

3.忌慣子

前段時間,北京捷運號線上,一男孩站在過道上,對著自己的奶奶破口大罵,男孩情緒激動大喊:

「我警告你,你給我起來,給我起來。」

奶奶教育男孩:

「你要從現在開始再大聲喧嘩,一會上去以后,我就自己騎車走,不要你了,因為你這種孩子不能要。」

但男孩仍不斷大聲向奶奶大喊大叫。

此時,有同車乘客上前勸阻,稱大家都看不慣他的行為;

大家還問孩子是哪個學校的,沒想到卻遭到孩子反懟,臭學校,別管我。

男孩這樣指責陌生人,奶奶很生氣,對孩子說,再大喊大叫人家給你轟下去,孩子仍不認錯,還大喊起來:

「起來你,起來你,你起來,我再說一遍。」

有網友稱,男孩這樣的行為,真是不懂事,但家長也要思考,是不是過于溺愛,把孩子寵壞了。

自古就有「慈母敗兒多,慣子如殺子」的箴言,沒有規則不成方圓,尤其針對精力旺盛、情緒易激動的男孩。

家長對兒子過于疼愛,最后會自食其果,毀掉兒子一生。

3

適合孩子的,

才是最好的教育!

為人父母,我們養兒育女,無非是希望孩子,在我們無法企及的未來中,他們能如魚如得水,努力地過好自己的一生。

孩子性別不同,體現的性格特點、思想方式都不同,因此,我們在養育過程中,要避開忌諱,找到合適孩子的養育方式。

最后,家長請將這兩段話分別說給兒子和女兒聽——

洛克菲勒致兒子:

「兒子,如果你宣布精神破產,你就會輸掉一切。

沒有挑戰就沒有成功,不要因為一次失敗就停下腳步;

戰勝自己,你就是最大的勝利。」

王朔致女兒:

「你必須內容豐富,才能擺脫這些表面的相似。

煲湯比寫詩重要,自己的手藝比男人重要;

頭髮和胸和屁股比臉蛋重要,內心強大到混蛋比什麼都重要。」

愿我們,都能智慧地養育兒女,給孩子以尊重、理解與愛。

愿我們的兒女,都能在父母的耐心引導和養育下,兒子堅韌不拔,女兒陽光獨立,從而獲得美好的未來!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