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孩子向媽媽求助說,「媽媽我怕時。。。」很多家長都會告訴孩子「不怕不怕!」或者指責孩子,「這有什麼可怕的?」結果是孩子依然處于恐懼的情緒之中,甚至深陷其中無法自拔,還會影響孩子對父母的信任度,產生不安全的負面情緒。
相信很多家長都希望孩子成為一個勇敢、有擔當快樂的人,但是又對孩子的恐懼情緒難以理解,甚至在家長的眼中看來是很奇怪的,比如有些孩子會怕黑,不敢自已獨處;有些孩子會害怕特定的小動物;有些孩子甚至會害怕自己想象出來的形象。。。
其實恐懼的情緒是人類的一種正常的生理反應,無論是兒童還是少年,青年、成年甚至的老年階段,都是有不同的恐懼情緒。恐懼情緒的產生有助于人體機能的自我調節,緩解壓力,提高對危險的預警能力及應變能力,是一種不可或缺的情緒能力。
成年人一般都能自我緩解,但是相對于孩子來說,因為自我認知水平欠缺,自我調節的能力也發育不完全,恐懼對孩子來說就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孩子的行為發展,有些孩子會頻繁夜間驚醒哭鬧、有些孩子會突然出現攻擊[性.行.為]、甚至畏光怕響聲,不愛說話等等,與平時行為迥異的情況下時,就需要父母提高警惕,是不是孩子陷入了恐懼情緒中了。
解決孩子膽子小的問題,只需要家長做好這三件事。
很多父母都會咨詢解決孩子膽小的方法,如果你的孩子也是各種不敢,那建議家長一定要做好這三件事。
第一,不要總給孩子說這個不行,那個危險,越提醒,孩子越謹慎,膽子會越來越小。
第二,多給孩子找一些能玩在一起的小伙伴,讓孩子體會和朋友玩得快樂。
第三,這件事最重要,家長一定要有耐心,想辦法給孩子創造場景,幫助孩子進行練習。
不敢上台,那就在家里搭個小講台,家長當觀眾;不敢找小朋友玩,那就帶上玩具,媽媽引導孩子。
孩子的進步是需要時間的,所以要循序漸進,給孩子一些時間,也給自己一些空間。
家長們,一定要做「智慧型」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