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一下我們帶孩子的過程,你有沒有發現很多時候,我們是這樣子的:
孩子兩歲的時候,你追著他餵飯;
孩子三歲的時候,你追著他認字;
孩子四歲的時候,你追著他念詩;
好不容易熬到孩子六歲上學,你還得追著他寫作業;
簡直頭疼,還不容上班工作來得輕鬆,每個晚上,家有學生娃的爸爸媽媽,都會上演一場雞飛狗跳的倫理武打劇。
你不僅感慨:這日子,啥時候才是個頭啊?孩子為什麼就不能自己主動學點什麼呢?
其實,並不是孩子不能,而是家長沒有教好罷了。
現實生活中,我們看到的情形大多都是父母跟在後面監督、催促著孩子,一鬆懈下來,孩子也變得懈怠、只想著玩。
每個家長都希望孩子學習好,主動學習,靠的是孩子餓自覺性。而這個自覺性,是需要父母培養的。
其實,想讓孩子主動學習,下面這5點十分關鍵:
一、不過分嘮叨、督促
很多父母一看到孩子沉迷玩耍忘記學習,就會憂心忡忡、焦慮萬分,於是趕緊催著、提醒孩子去學。
可是漸漸就會發現,剛開始說或許有點效果,孩子乖乖聽話學習,可是後來嘮叨越多,孩子越不自覺。
很多孩子的內驅力,都是在父母日復一日的嘮叨中被消磨殆盡的,變得拖延、懶惰、懈怠。
於是演變成這樣的情況:父母不說,孩子就不主動學,到了後來甚至說都說不動他,因為孩子已經覺得厭煩,對學習越來越喪失興趣。
因此,父母生活中一定要減少嘮叨說教,長話短說,引導孩子懂得為自己負責,明白學習是自己的事,而不應該是家長天天操心。
二、早早定好規矩、嚴格執行
我們首先要清楚,不管是好習慣還是壞習慣,不是一天兩天、一次兩次形成的,它是一次次的行為,不斷重複而形成的。
要形成良好的習慣,前提就是要按照正確的要求去做。
養成主動學習的好習慣,不在於家長每天催促,而是要求孩子每天做到。
沒有哪個孩子打小就懂得要怎樣學習,學多久,他需要父母給他立好規矩。
比如每天回家後寫好作業再玩,而不要拖到臨睡前;每天半小時閱讀;每天上課前提前預習新內容,等等。
從孩子小的時候,就要及早給他定好學習的規矩。
定好規矩後,父母要和孩子一起嚴格遵守,不按規矩來就給予相應的懲罰,比如減少玩的時間。
堅持原則,不要隨意變化,否則就會破壞規矩的有效性,最後形同虛設。
讓規矩來督促孩子自主學習,而不是家長絮絮叨叨的督促。
三、不包辦代替,創設寬鬆的家庭環境
培養孩子內驅力,最關鍵的一點是給孩子 自主感,那就是孩子感到行為可以由自己決定。
很多父母喜歡為孩子操持學習上的一切,什麼時候做作業,什麼時候玩,形成一種絕對支配和被支配的氣氛,這對孩子學習是不利的。
家長可以多用啟發的方式來指導孩子,在按照規矩的基礎上,多把選擇的權利交給孩子。
鼓勵孩子自己安排學習,這樣可以發展孩子的主動性。
除了父母的參與方式,家庭氛圍也很重要。
嚴厲的氣氛並不適宜大腦思考,學習是大腦的活動,大腦如果處於恐懼和驚惶之中,是不可能出現積極狀態的。
比如現在學校都鼓勵家長陪孩子寫作業,可以是很多家長卻領悟錯了「陪」這個字。
他們把陪孩子做成了監視孩子寫作業,一發現寫錯馬上指出來,甚至開始責駡。
孩子時刻感覺背後有雙眼睛盯著他,一不小心還會挨駡挨打,哪裡有心思集中注意力學習,重點都放在誠惶誠恐地擔心自己不要出錯上了。
家長不要將家庭氣氛營造得過於嚴厲、苛刻; 儘量包容、寬鬆一點,少拿孩子與別人家孩子作比較,少一點威脅,多一點鼓勵。
四、培養主動感,多點陪伴
想不想學,最終還是由孩子自己決定。家長如果操控過多,孩子反而會產生逆反的心理。
家長放手,把主動權交給孩子,鼓勵他自己安排學習的時間和內容,並在孩子學習的過程中,多一點時間陪伴他。
在陪伴的過程中,家長不要像個老師一樣去監督孩子,作業是否做錯了、字是否寫歪了,一旦發現就開始責駡。
這樣營造出來的緊張氛圍會讓孩子覺得驚恐,不利於他主動學習。
家長不要將家庭氣氛營造得過於嚴厲、苛刻;儘量包容、寬鬆一點,少拿孩子與別人家孩子作比較,少一點威脅,多一點鼓勵。
五、以身作則、樹立榜樣
我們常常會說:父母永遠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如果你希望孩子長大成為什麼樣的人,那最好的方法就是,你變成這樣的人。
有時候,你會發現,並不是孩子不想學好,而是環境影響了他。
你一邊刷著手機,卻一邊讓孩子不要看電視?孩子當然是不情願的,如果每天這個時候,爸爸媽媽都是在認真地看書,那麼孩子自然而然也會覺得自己應該學習。
孩子是懂得比較的。如果你的孩子做不到主動學習, 首先要思考一下自己做到位沒有,自己做好了再去教育、啟發孩子。
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也需嚴格要求自己,看看書、認真工作、做家務,努力給孩子營造一種良好、溫馨的學習環境 。
Wendy媽咪有話說:
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情形:
1. 孩子只要一回家,就是一句「你今天的作業完成了嗎?」
2. 孩子一打開電視,又是一句「就知道看電視,趕緊去寫作業。」
3. 孩子開始做作業了,家長們就自覺成了督導,但凡發現孩子有一點分神,就會馬上丟出一句「快點寫,別磨蹭。」
以上這樣的情形可能每天都在上演,家長把這種意識變成了一種本能,認為只有跟在孩子後面監督、催促著,孩子才能認真學習,只要自己一鬆懈下來,孩子就變得懈怠、只想著玩,結果家長自己搞得心力交瘁,孩子也覺得痛苦不堪。
主動學習,靠的是孩子的自覺性,家長做好以上這5點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