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做對5點,讓孩子寫作業不再磨蹭!幫孩子把習慣抓好,習慣好了,家長和孩子都能輕松很多

Wendy媽 2022/12/18 檢舉 我要評論

相信很多家長經常聽到一句話: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

自娃上小學以來,家長真的沒有一天不操心的,尤其是在寫作業這件事情上面,輔導娃寫作業被氣到血壓飆升的家長不知凡幾。

而除了作業不會寫之外,拖拉磨蹭也是一個大問題,明明可以半個小時就完成的作業,偏要磨三四個小時;拼命催著寫作業,半天也不見動一個字,真的是不到最后一分鐘,永遠都緊張不起來的。

家里有個磨蹭娃,對于家長來說真的是很大的考驗!鄰居家的孩子就是一個非常喜歡磨蹭的孩子,每次去她家,都是因為寫作業磨蹭被媽媽批評。

鄰居說,這孩子一二年級的時候,習慣沒有抓好,導致后面不管是寫作業還是做其它事情,都是磨磨蹭蹭,太磨嘰了。

也因此,這孩子的學習成績一直都不太好。不過說來也奇怪,鄰居家的孩子到五年級之后,寫作業竟然出奇的高效,成績也有了很大的提升。

閑聊之下才知道,原來鄰居在針對孩子寫作業這件事情上面做出了五點改變,所以才讓孩子有了這麼大的進步。

聽完鄰居的解釋之后,我不得不給鄰居豎起大拇指,一起來看看她做了哪五點改變吧。

1.時間上的改變。

很多孩子寫作業都需要家長催著逼著的,為什麼會這樣?因為在孩子看來,寫作業不是為了自己寫的,而是媽媽逼著寫的,所以才不得不寫。

人都不喜歡被逼迫的,所以媽媽越催,孩子越慢,本能的會抗拒,結果就出現了拖拉磨蹭的情況。

鄰居在這一點上做出了改變,讓孩子自己決定寫作業的時間點,鬧鐘擺在那里,時間一到,立馬開寫。

并且和孩子約定好,寫作業的時長,三十分鐘也好,四十分鐘也罷,讓孩子自己說,他自己說的時間,能接受,那就開始計時。

過程當中可以給孩子弄一個打卡表,把每一次寫作業當成一次挑戰,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作業,則挑戰成功,打卡表上打勾,總共完成多少次打卡,則可以得到一些對應的獎勵,讓孩子有寫作業的動力。

儀式感和成就感拉滿,就不怕孩子寫作業還會拖拉磨蹭。

2.做事分主次,做好學習計劃。

寫作業應該分主次,先把作業少的科目給搞定,再來搞作業多的科目;先搞定容易的題,再來攻克難題。

如果上來就做作業多的科目,寫著寫著孩子的耐心就沒了;做題也是一樣的,剛開始就做難題,做得出來還好,要是做不出來,孩子就沒有信心,后面的作業也就慢慢磨了。

所以,寫作業之前,先把科目分好,寫作業的順序安排清楚,照著計劃來,有條不紊的進行。

3.給孩子定一個截止日期。

這一點是針對周末和假期的作業,家長們有沒有發現,很多孩子都有一個不好的習慣,那就是老師布置的周末作業,很多孩子都會拖到周日的最后一刻才去做。

對于寒暑假作業也一樣,開學前幾天,孩子才會緊張起來。

所以,針對這一點,鄰居就給孩子設置了一個寫作業的截止時間;比如周末的作業,最晚必須在周日上午完成,假期作業則要在開學前十天搞定。

把這個時間界限定好,告訴孩子這是底線,必須遵守。

4.清零與規定。

很多孩子寫作業磨蹭,有一個原因就是桌面上東西太多,嚴重干擾到孩子的專注度,孩子寫著寫著,就會不自覺的玩起橡皮,摸摸這個,摸摸那個,看似好像在思考問題,但實際上是在開小差。

為了確保孩子寫作業時能專注,鄰居把桌面上的東西都清理掉了,只留下作業本和筆。

而關于寫作業的規定,有三條必須遵守,那就是寫作業的時候不能吃東西,不能講話,不能隨便離開座位。

做到上面這「三不」,鄰居家的孩子寫作業的效率真的大大提升了。

5.不要亂「加餐」。

很多家長喜歡布置家庭作業,孩子平時除了要搞定校內作業之外,還要搞「媽媽牌」作業,試問有多少孩子喜歡這樣?

所以,孩子寫作業磨蹭的很大一部分原因也在這里,因為孩子看不到寫作業的盡頭,他們時刻都會認為,寫完老師布置的作業后,還有一堆「媽媽牌」作業等著他們。

不情不愿,寫作業肯定就磨磨蹭蹭了!

除非孩子對課內的知識點吃不飽,自己主動要求要多做一些校外練習,否則家長不要亂加餐。對于大多數孩子而言,能把校內的作業搞定就已經很不錯了,打好基礎才是根本。

基于以上五點改變,鄰居家小學五年級的孩子寫作業效率大大提高,以前成績一直排在班上中游位置,可如今卻一擠進了班級前十。

真是印證了一句話「方法大于努力」,都說小學階段重要的不是成績,而是習慣,習慣好了,成績自然就會好;而寫作業的習慣在眾多學習習慣當中,占著很重要的地位。

如果小學階段,寫作業的習慣沒有培養好,到了國中就會很吃力,要知道國中的作業可比小學要多很多,難度也大大提高了,小學作業你都搞不好,國中就更不要指望了。

所以,小學階段培養孩子良好的寫作業習慣,讓孩子高效完成作業,不拖拉磨蹭,真的太重要了。如果你家也有一個磨蹭娃,不妨試試上面講到的這五點,好好調整一下,幫孩子把習慣抓好,習慣好了,家長和孩子都能輕松很多。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