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欲強的父母,是傷害孩子最深的人,別拿愛來當借口

Wendy媽 2022/05/17 檢舉 我要評論

以下情景是不是經常出現在你的家庭?

孩子挑了自己喜歡的黑色衣服,卻被你強制換成藍色的?

孩子想要跟你一起分擔家務,你不耐煩的說:媽媽都是為了你好,現在讀書才是你最重要的事,好好去學習吧?

……

捫心自問,有多少父母,以「愛」的名義,對孩子實施著「身心控制」!

心理學家海靈格說:「幸福的家庭,都有一個共同點:家里沒有控制欲很強的人。」

千萬別因為你的控制欲,毀掉孩子的一生。

控制帶來的危害有哪些呢?

不自信,懷疑自己

一個小男孩拿著自己畫好的海底世界,興沖沖地跑過來給媽媽看。

媽媽一臉不耐煩地說:「太丑了,整天畫這些有什麼用?還不如用這個時間來多學幾個英語單詞。」說完把畫扔在地上,沒有注意到孩子的雙眼已噙滿淚水。

孩子的一腔熱情瞬間被澆滅了,連自己都開始懷疑,那幅畫是不是真的像媽媽說得那麼差?

都說自信比黃金更可貴,很多父母不顧孩子的興趣愛好,一味地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孩子,無形中給孩子灌輸了「你不行」的觀念。

《什麼是教育》一書中說:「教育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父母的一言一行會對孩子造成很大的影響,如果總是貶低、打擊孩子,孩子又怎麼可能變成一個自信而陽光的人呢?

容易造成抑郁、焦躁的情緒

2021年,一部《小舍得》紅遍大江南北。

電視劇里面的顏子悠,從小就是個品學兼優的好孩子,但媽媽田雨嵐一刻都不讓他放松,大到考取哪個學校,小到踢足球的時間,都要控制到每分每秒。

愛好與自由被極度壓縮的顏子悠,學習成績慢慢下滑,一臨近考試,他就開始發燒,后期更是出現幻覺,總會跟一個叫「大龍」的人自言自語。

直至抑郁、焦躁成為了顏子悠的常態,媽媽才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開始放松對顏子悠的掌控。

早知如此,何必當初呢?

《非暴力溝通》一書里說道:「我們之所以會抑郁是因為未能實現自己的愿望。」

而大部分父母對待孩子的方式,通常是他想說的話、想做的事還沒有說出口,就被簡單粗暴的制止了。有話說不出口,有夢想不能去追,長久積壓在身體里,就會越來越沉默、睡眠困難,直至慢慢出現抑郁的傾向。

怎麼避免自己成為一個控制型的父母?

傾聽孩子的想法

每個孩子在成長階段,他的表達欲是非常強的。特別是面對最親密的父母,總感覺有著說不完的話。

即使他說得不正確,也不要急于打亂他的節奏,可以等他說完后再一起分析,這是身為父母最基本的能力:做一個合格的傾聽者。

讓孩子勇于表達,有效溝通,相互反饋,也是一個健康家庭的必備要素。

給孩子自主權

買哪個顏色的鉛筆?穿什麼顏色的衣服?

諸如此類力所能及的事,完全可以讓孩子自己做主。

在這個過程中,不但能夠培養孩子的自信心,也能夠讓孩子對生活多了一份掌控感。

充分尊重孩子

美國心理學家斯科特·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一書中這樣寫道:「真正愛孩子的父母都明白,愛孩子,就要尊重孩子,尊重他們的意愿和感受,尊重他們有做決定的權利。」

把孩子當成一個平等的個體來尊重,自然而然就會少了居高臨下的控制欲。

而孩子也能夠在家庭這片藍海里,自由地翱翔與生長。

古語有言:愛之深,責之切,意思是:當很愛一個人的時候,就會對他很關注、寄予很高的要求。

但是因關愛而責備如果過度,就成了控制。

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他們有自己的思想、理解、夢想,也有自己的控制能力。

身為父母,在尊重孩子情感的同時,讓他們找到自我的價值和歸屬感,才是讓孩子幸福、不斷成長的原動力。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