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出去瘋」跟「愛宅家」的孩子,長大後誰更有出息?來聽聽科學的觀點

Wendy媽 2023/07/14 檢舉 我要評論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安分一點,最好都像女孩子一樣聽話,可每個孩子的性情不同,大部分孩子還是精力旺盛,喜歡「出去浪」。所以 那些喜歡「出去浪」的孩子,和喜歡「呆在家裡」的孩子,長大後哪個會更加有出息呢?

現在許多家裡有男孩的爸爸媽媽,都會多多少少羡慕那些生女孩的爸爸媽媽,因為男孩小時分性情活潑好動,而且很喜歡跑出去野,遠沒有女孩好帶,女孩通常文靜、靈巧,比較聽話,讓爸爸媽媽省心不少。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去評價一個孩子的時候,總會不自覺得去使用一個詞,叫做「外向活潑」,好像在大家的認知裡面,一個孩子外向,熱情,活潑,這就是個好孩子,是優秀的人,長大也特別容易有出息。

但是,如果一個孩子不喜歡說話,喜歡宅在家裡,大家就會認為,這個孩子太內向了,這樣的性格是不好的,長大很難有出息。

那事實情況真的是這樣的麼?

一、兩姐妹性格大不同,長大後的差別很大

茜茜和瑩瑩是一對表姐妹,兩人的年齡只相差2個月,所以從小就在一起玩耍,兩家人也經常接觸。 茜茜的性格比較外向,比較男孩子氣,長輩們都說她太鬧騰了。在上學的時候,學習成績也不是很好,一直都只算是班裡的中等生。

平常週末,他人都在家乖乖地寫作業的時間,她卻 總是吵吵嚷嚷地跑出去玩,學校裡什麼活動,她都積極參與,而且還 經常和一幫男生打成一片

瑩瑩則正好相反,她是那種老一輩眼中典型的「乖乖女」,平常就喜愛 待在家裡看書,與同學們相處也很難融入集體。從小就不 喜歡和人進行交流喜歡自己一個人呆著。在學校組織的任何活動中,她都怕出什麼洋相,能藏就藏,完全不感興趣。

在她們倆小時候,親戚們都說, 茜茜每天只知道玩,對學習不上心,長大之後肯定不會有什麼出息。而 瑩瑩一看便是學習的材料,兩耳不聞窗外事,專心唯讀聖賢書,將來一定能出類拔萃,為爸爸媽媽爭光。

可是後來兩個孩子的成長軌道,完全出乎成年人的預料。 茜茜考上的儘管不是什麼名牌大學,但 積極參與社會實踐積累了不少社會經驗,從小就養成了大大咧咧,勇敢的性格,這讓她在實習中 敢于大展身手,為公司解決了一個大問題,因此得到了領導的賞識,成為了正式員工。

瑩瑩自幼膽怯考入了名牌大學,還秉持著孩提時的那種思維習慣, 愛在寢室裡呆著不參與任何社團。在生活中只遇到一點波折, 就打電話給媽媽哭。在畢業後找工作的時候,她碰了兩次壁,所以她不敢嘗試。只得回老家, 讓親戚安排到銀行作業,因在工作上也不出色, 性情不招人喜愛遭到同事的排擠不久便離開了單位

二、為什麼「出去浪」的孩子,比「宅在家」的孩子混得好?

1、心態良好:面臨窘境時樂觀豁達

在生活中有十之八九的不如意,現實生活中的窘境是正常的,順境是偶然的。 喜歡「出去浪」的孩子,從小就練就了一副「厚臉皮」,就算遇到一些困難挫折,也會認為 沒什麼大不了,有很好的心態, 抗壓力比較強

而不愛溝通的孩子,往往是在童年社交受挫後, 缺少爸爸媽媽及時的科學引導,導致日後 進入生疏環境特別難以適應抗壓能力差更依賴于爸爸媽媽

2、口才好:善于與人交往

孩子們喜愛「出去浪」,和其他孩子玩耍的過程中,其實便 是學習人際交往的過程,會遇到各式各樣的人,經過與他人的磕碰, 學會怎麼和不同的人溝通訓練社交能力,以及 語言表達能力,今後易于被他人瞭解和接受。

3、機會多:善于處理問題

喜歡「出去浪」的孩子,在面臨各種問題時,不是一味地抱怨和躲避,而是思考怎麼處理問題, 正視困難,這樣的孩子,走上社會,會特別簡單 得到他人的重視,因此機會也會更多。

而喜歡「宅在家」的孩子,是長期在 溫室裡曬著太陽的花朵沒有親自經歷過什麼風雨,等到被搬出溫室後,又要從頭學起,這個時候已經 很難適應外界了

李玫瑾教授表示, 在性格塑造中,壓力抵抗力是關鍵。如今的孩子遠不如曾經的孩子「能扛事」,稍有不順,首要想到的不是面臨,而是躲避。而現在孩子的 學習也占了他們大部分時間,完全沒有時間可以「出去浪」,也 很少有時間可以去接觸到外面的世界,有點娛樂時間就喜愛「呆在家裡」 玩遊戲、看電視導致心理脆弱

所以,從這兩個孩子身上,我們不難看出:孩子的「內向」和「外向」,就像一枚硬幣有正反面一樣,並沒有好壞之分,這是他獨特的個性。

不管是外向,還是內向,都是他們與生俱來的禮物。

內向和外向的孩子,其實各有自己的優勢。

在成人的世界和多元化的社會中,外向的人,處理起來人際關係總是顯得格外的得心應手,而且這樣的孩子往往領導力非常強,很擅長協調上下級和同事間的關係,事業上,交際上確實會有很大的優勢。

但是也有社會心理學家做了相關調查,結果發現, 不同領域的傑出人才中,超過80%的人是內向性格。

像我們耳熟能詳的,達爾文,巴菲特,比爾蓋茨,村上春樹,都是內向型性格的人,也正是因為他們善于獨處,樂于安靜,才能取得這樣傲人的成就。

曾經有人開玩笑地說:如果達爾文生活在現在,天天忙著社交、應酬,那他可能根本就不會在獨處中思考出生物進化論,也不會對整個社會做出如此卓越的貢獻。

糖果媽媽:

外向,確實有外向的優勢,但是我們也不用逼著內向的孩子一定要打破自己的規則,成為大家嚴重所謂的優秀孩子。

面對外向的孩子,家長除了要保護孩子的興趣,鼓勵孩子勇敢堅強之外,也要注意幫孩子建立規則,讓孩子從小就明白,凡事有可為有可不為,把握其中的度很關鍵。

同樣的對于內向的孩子,也希望大家能對他們多一份理解,不要盲目地去給這些孩子貼上 膽小,害羞,冷漠,死腦筋的標籤;如果擔心孩子過于內向不合群,那我們可以嘗試鼓勵孩子:可以嘗試多去認識一些新朋友,也許這些新朋友能給你帶來很多驚喜。

如果孩子願意,那就拿出耐心,陪著孩子一起循序漸進,讓孩子感受擁有更多朋友的樂趣和幸福感,如果孩子不願意,那就不要勉強,只要孩子自己沒有覺得不舒服,我們就只需要尊重孩子的意願就好。

你們覺得呢?歡迎評論區和糖果媽媽一起探討~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