賺錢養娃,是父母的責任。養娃費錢,也是當今社會的現實,生活離不開賺錢和消費,學會怎麼賺錢是生活的根本,學會花錢才會懂得幸福地生活。培養孩子的金錢觀,不是單單在學校就可以教會的,是需要家庭、父母才能賦予孩子的能力。
周末,商場的休閑區里我們幾個大人正在喝咖啡,孩子們在游樂設施上歡快地奔跑和玩耍,時不時傳來一串串銀鈴般歡呼的聲音。
「媽媽——」,我朋友兩個孩子一起跑過來,分別撲進自己媽媽的懷里。
燕子的孩子糾結了好一會兒,才怯生生地問媽媽:「我想要……想要一點錢,因為……想買……買飲料喝」。
媽媽燕子沒聽孩子說完,就斬釘截鐵地說:「 不給,你渴了就喝水,給你水壺。」
孩子委屈地在媽媽懷里蹭過來,蹭過去,到最后失望了,他只能 蔫蔫地蹲在媽媽身邊不動了,滿眼都是 自卑。
這時,玲玲的孩子也向媽媽伸著小手,說要一點錢買飲料喝,但他順利地 得到了20元錢,然后一蹦一跳地跑向柜台,叫玲玲溫柔地說:「買酸奶,不要買飲料。」
很快玲玲的孩子買回來兩盒酸奶,興高采烈地跟媽媽說:「媽媽,我買了兩瓶酸奶,一共16元,還剩下4元!」
玲玲滿意地說:「你還知道給小伙伴買一瓶,真不錯, 剩下4元,給你存著吧!」
玲玲的孩子臉上 滿是自信的表情,他趕緊遞給了燕子的孩子一瓶酸奶。
但很明顯燕子的孩子并不開心,因為燕子每次因為 怕孩子亂花錢而拒絕給孩子錢,弄得這孩子都沒啥自信心了,還偷偷問過我:「阿姨,我們家是不是很窮啊?要不然,就是媽媽認為 我不配有零錢用?」
雖然我每次都開解她,但經不住媽媽每一次的打擊,反正是越來越消沉了。
當孩子張口向家長要錢時,如果家長總是在用錯誤的回答,會在不知不覺中讓孩子形成錯誤的金錢觀,后患無窮,家長要慎重呀!
孩子小時候不學會「花錢」,將來亂花錢的幾率很大
鄰居家的孩子上大學了,媽媽給他打了2000塊錢作為第一個月的生活費,可是,沒有想到的是,過了一個星期,孩子就給她媽媽打電話說:「媽媽,我的錢用完了,你再給我打錢過來吧!」
媽媽沒辦法,只能再給兒子打了一千的生活費,她向我們抱怨:「這孩子以前不是這樣的,從小就沒有花過錢,怎麼現在花錢這麼大手大腳的呢?」其實,并不是孩子花錢大手大腳,是他根本就沒有學會 怎麼有計劃得去用錢。
現在雖然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但是有一部分父母對孩子是很「摳門」的,父母的摳門表現在 不放心孩子自己花錢。
爸爸媽媽可以給娃買東西吃,買衣服穿可以,但是不會給孩子自主支配錢的權利。
還有一部分國中生、高中生是自己沒有時間消費,一切都是父母全權代理,孩子對金錢根本就沒有概念,一旦自己拿到錢就可能會亂花。
不給孩子使用錢的權力,對孩子未來的性格成長也不利
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齡,就會有有購買東西的欲望,他想要一點零花錢,自己去買文具和好吃的,買了以后就很有成就感。
如果父母總是一分錢都不給孩子,屢屢遭到拒絕,對孩子的心理也是一種打擊,別的同學都可以做到的事情,只有我不能,是不是我哪里不夠好?還是因為我家里太窮了?孩子會缺乏自信和安全感,可能會養成內向、自卑的性格。
當然,如果孩子從小養成花錢像流水一樣,有攀比心理,過特別奢侈的生活,也是很不好的,只要孩子要錢,我們就大方地給,也是不行的。
如何培養孩子正確的金錢觀和消費觀,是家庭教育里面很重要的一門課程
①盡早讓孩子接觸錢,并了解金錢的用途
孩子在3歲以后,就會逐漸形成物權意識,這時候他們可以清晰地分清楚別人的東西和自己的東西,我們就應引導孩子了解物品是用錢買來的,幫助孩子建立物品和金錢之間的連接。
不要讓孩子形成一種,我想要就一定可以得到的思維方式。
②父母不用隱瞞家庭經濟狀況,讓孩子知道「美好的生活是靠奮斗贏來的」
有家長覺得家里貧窮或者是富有,孩子的內心感受是不一樣的,所以父母明明條件一般,卻總是刻意富養孩子,有的父母很富裕,怕孩子奢侈浪費,就故意哭窮。
「哭窮」和「裝富」的教育方式都是不可取的,我們完全沒有必要對孩子隱瞞我們的家庭經濟狀況,如果我們很富裕,讓孩子知道財富是靠爸媽努力賺來的,如果經濟條件不好,就可以告訴孩子,我們應該繼續努力奮斗。
可以正視自己的家庭條件,對于培養孩子正確的金錢觀很重要。
③教會孩子賺錢和花錢
我們的日常生活是離不開錢的,賺錢和花錢也是孩子應該學會的技能。當孩子有了一定的自理能力,我們可以通過讓孩子 做家務賺取零花錢,也可以讓孩子自己支配壓歲錢。
學會賺錢和花錢,孩子對金錢的理解和運用都會越來越得心應手,有計劃、懂節制,花得其所,金錢是我們生活的工具,孩子學會使用它,生活會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