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子經歷青春期,對很多事情都特別敏感,并且很容易把不愉快的事情牢牢記著,對自己的傷害很大,雖然隨著年齡的增長會把事情漸漸忘記,但是 青春期發生的不愉快很容易改變孩子的性格甚至影響她們的一生。
「媽媽,同桌總是摸我」
娜娜今年升國中,平時媽媽接娜娜放學,娜娜都會和媽媽開心地交流。但是最近娜娜變得越來越少話,回到家里就躲在房間。媽媽覺得娜娜有點不妥,媽媽越想越擔心,就溫柔地和娜娜說:「 娜娜啊,不管發生什麼事情,媽媽都會保護你,媽媽是世界上最愛你的人,有什麼煩惱都可以和媽媽講,媽媽一定會幫你的。「這時候娜娜才支支吾吾地說:」 媽媽,同桌總是摸我。「
媽媽聽了確實很驚訝,但是還是很心疼孩子遭遇到這種事情,于是就和孩子說:「媽媽很高興你能把不開心的事情說出來,但是不要害怕媽媽會和你一起面對。如果你的同桌只是無意間碰到,并且也和你道歉了,我們可以寬容他。但是如果他故意這樣做,我們必須嚴肅地制止他,告訴他不能再這樣做了。」娜娜說:「我警告過他了,但是他說‘你長得這麼丑,誰會碰你。’但是他之后還是有摸我。」媽媽聽完了就對娜娜說:「 明天媽媽和你一起去學校,找老師溝通一下,讓你換一下同桌,好不好?「
孩子經歷青春期將會是人生的一大轉變,他們會更加在意性別的不同,還有身邊的一言一行。 家長是帶領孩子走向心理成熟的引路人,如果家長坐視不管,會對孩子的心理健康傷害很大,還有可能影響一生。
家長對青春期的孩子不關心,會出現這些危害
1、厭學
家長都希望孩子能專心學習,讓孩子未來考一個好的大學。但是面對孩子的訴苦,他們只是覺得就像是小孩子在玩過家家,卻不知道這些事情對孩子心理影響特別大。 得不到父母的理解就會產生叛逆的心態,父母想讓他們專注于學習,他們就要唱反調,還可能會出現不聽課、逃課的行為。
2、不再和父母交流
得不到家長的認同,認為父母怎樣都不贊同自己, 孩子自尊心受挫,就會越來越疏遠家人。獲得了什麼獎項,經歷了什麼挫折,都不愿意和家人分享,不再愿意和父母交流。
3、染上不良習慣
青春期的孩子總是關注自身的情緒, 很容易出現憂郁或者驚慌的情緒,為了緩解這種情緒,自制能力差的孩子會染上不良習慣,比如逃學、打架、沉迷電子游戲等。心智還未成熟不能分辨好壞,從而染上不良習慣。
孩子如果遭遇這種事情,是很難靠自己去解決的,家長面對這樣的事情,如何去處理都會關乎到孩子的未來。很多事情,家長和孩子一起面對,才能更好的幫助孩子度過青春期的困擾。
家長在生活中如何幫助孩子度過青春期?
1、留意孩子的情緒變化
有的家長會認為孩子沒有向自己求助過,孩子就是沒有事情發生。 孩子不會一開始就假裝堅強,我們可以從他們的語氣、表情和行為就能觀察到情緒的變化。可能他本來有事情想和你交流討論,但是自己總是想著忙完自己的事情就忽略了孩子的感受,這樣會讓孩子感到很無助。所以,家長一定不能忽視孩子的情緒變化。
2、讓孩子學會保護自己
不管是男孩子還是女孩子,成長過程中總會遇到青春期的煩惱,家長并不能時時刻刻陪伴在他們身邊,那家長更需要教孩子保護自己。可以在日常里 ,告訴孩子遇到什麼情況應該怎麼做,孩子要拿出怎樣的態度去解決事情,并且讓孩子多結交好友,明辨是非,面對不道德的行為要堅決說「不」。
每個孩子都必須經過青春期,家長作為孩子最親的人,是有責任和義務幫助孩子解決這些問題。家長要在日常生活中多關注孩子,開導孩子,和孩子成為朋友,讓孩子擁有積極向上的健康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