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們的興趣班成為內卷的主要內容。
自從學生上了幼兒園開始,家長們就要考慮為孩子報名參加興趣班,而這個階段的興趣班才是學生生涯真正意義上的興趣班,只為培養興趣。
等到上了小學之后,學生的興趣班就會被補課班替代,不管在興趣班上取得了什麼樣的造詣和名望積累,最后都不得不為學習讓路。
興趣班為什麼慢慢會被取代?
學生的主要精力應該用在學習上
只要踏進了義務教育學校的大門,學生們身上的枷鎖就被套了上來,直到大學畢業之前,都是不能被卸下的,時刻都不能放松。其中成績將會成為評判他們唯一的標準。
這樣一來,他們不管是為了自己未來的發展,還是為了父母的囑托和期望,都必須要好好學習才行。并且如今的學業難度不斷上升,對于很多學生來說,拼盡全力都無法做到完美,更何況是一邊學習一邊參加興趣班呢?
所以,就算是家長不說取消興趣班的學習,學生們也會因為分身乏術而選擇放棄興趣班,畢竟在學習面前,興趣班的分量無足輕重。
興趣班的設置目的就是開發學生某些智力
在眾多興趣班當中,設立的主要目的就是開發學生們的智力,比如圍棋班可以開發孩子們的智力,思維方式和提升逆商。奧數班激發孩子對數學的興趣和舉一反三的能力。
而接受這些興趣班教育的黃金時機大多都不會超過6歲,大多都在3歲左右。雖然大多數家長對孩子的期望不會太大,只是有所長進即可,但是也不代表其他年齡的孩子就不可以擁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權利。
興趣班出現「鄙視鏈」,舞蹈已經不吃香了,貴族運動更受家長傾心
在如今的興趣班種類不斷上升,不僅僅是包含我們耳熟能詳的舞蹈班、繪畫班,還有很多新晉的新奇興趣班,比如高爾夫班、國際象棋班等等,不免有些會被貼上貴族運動的標簽。
這就導致家長在給孩子選擇興趣班的時候,要排除很多干擾項,找到最符合自己要求的興趣班,不僅可以達到自己想要的目的,也可以通過孩子來彰顯自己的品味和生活階級。
舞蹈、鋼琴班,早已經爛大街
自從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開始,鋼琴和舞蹈就被家長們所推崇,剛開始流行學習舞蹈和鋼琴的時候,這兩個興趣班也不乏被貼上「貴族」標簽。只有有錢人家和上流社會的人家才能讓孩子借此消遣。
但隨著社會的發展不斷進步,我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升,越來越多的家長可以支付起孩子學習這些興趣班的費用。不僅可以讓孩子變得多才多藝,還能成為自己炫耀的資本。
只是不知道是從眾心理作祟還是大家的品味雷同,越來越多的家長會如此選擇,導致每個孩子成長的必備技能變成了彈鋼琴和跳舞。這些興趣班的收費也一跌再跌。
如今,家長們卻不在看好舞蹈和鋼琴班,就算是秉持著大家都會自己孩子也應該會的思想,他們也不愿意隨波逐流,并且擁有相同興趣的學生,還會形成很大的競爭關系。
書法班、國學班成為中流
近幾年相關部門一直在號召大家多多重視國學,弘揚傳統文化,導致不少和國學有關的興趣班拔地而起,但也正是因為這樣興趣班還能沒有做到大范圍推廣,導致他們的地位還是可圈可點的。
至少給孩子報名參加這樣的興趣班不會讓家長覺得庸俗,也不會讓其他家長背后指指點點自己,也算是為孩子選擇了一個說得過去的興趣班。
貴族運動:馬術班、禮儀班成為新寵
這類興趣班果然就是培養孩子們的興趣,并且還不是普通孩子的興趣,畢竟在我們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中,是不會接觸到這些興趣,了解也都是通過電視和網絡。
但正是這些沒有任何實際意義的興趣班,才滿足了不少家長的虛榮心,就單單是和自己的朋友們介紹這些興趣班的時候,都能夠有種不明覺厲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