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急性子,暴脾氣易培養出3種孩子,太讓人心疼

Wendy媽 2023/07/24 檢舉 我要評論

如今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時,總會遇到不順心,家長情緒一激動,就會對著孩子大吼大叫。說到這種情況,很多家長會深表有同感,而且吵了孩子還會很後悔,怕對孩子性格產生不好的影響。

洋洋已經3歲了,平時的作息時間也很規律,晚飯後和媽媽一起閱讀、遊戲,然後洗個澡,換上柔軟的睡衣,就抱上自己喜愛的娃娃上床睡覺了。最近幾天,洋洋的表現就不怎麼好,晚飯後她會拉著媽媽下樓玩,玩起來就很嗨,不想回家。

每次都要媽媽對她大吼大叫,她才不情願的回家。等洋洋洗完澡睡下時,就要比平時晚了半個多小時。而且她也沒有精力閱讀了,打破了之前養成的閱讀習慣。洋洋媽媽就很苦惱,閱讀習慣可不能丟,總是吼叫孩子也不行,怎麼才能壓制自己的脾氣,並給洋洋養成好習慣呢?

遇到孩子不聽話,家長總是忍不住大吼大叫,可是這樣真的有效嗎?孩子暫時會被家長以威勢鎮住,可是長時間的吼叫教育,最後就會培養出這兩種性格的孩子!家長一定要認清吼叫教育對孩子成長的危害。

易怒的父母,容易養出3種特性的孩子,毀其一生

1.膽小怕事的孩子

孩子在小時候思想是很單純的,對於家長的情緒只有一個最直白的理解,就是開心和生氣,如果父母經常在孩子面前發怒,這樣就會讓孩子感覺到害怕,讓孩子在內心形成一種恐懼感,當遇到事情的時候只要別人一發怒,孩子就會不自覺的害怕,也就是所謂的膽小怕事,這是很壞的一個影響,家長們一定要注意到。

2.叛逆的孩子

有的時候父母的發怒會激起孩子的叛逆心理,尤其是在孩子叛逆期間的孩子,因為孩子會受父母的影響,孩子也會變得容易發怒,這樣的方式等到孩子越大,和父母的衝突就會越大,表現的也會更加明顯,這樣的孩子會不受家裡管束,很容易陷入叛逆的風波,從而做出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

3.脾氣暴躁,容易發怒

父母的脾氣不好,經常會對孩子大吼大叫,也會對孩子帶來不好的影響和示范作用,孩子自然會跟著家長學習,也會脾氣暴躁,容易發怒,比較崇尚暴力。

孩子養成這種性格,在與他人交往的過程中暴露了自身性格缺陷,容易被他人厭煩或排斥,甚至嚴重者在將來進入社會以後,會比較自我,不遵守規則,也會影響其成人後的發展。

wendy 媽有話說:

父母改變壞脾氣的方法:

1. 把壞脾氣換做溝通

隨便發脾氣就像到處扔垃圾,是非常不好的行為,孩子不應該成為父母負面情緒的垃圾桶,與其發火動怒,不如好好溝通,比如看到孩子作業沒寫完,不要一上來就火冒三丈。如果家長一上來就發火未必會讓孩子好好寫作業,有可能會更加抵觸。

如果家長想要達到想要的效果,可以坦白一點對孩子說「你不按時完成作業,會讓我很難過,如果能夠先寫作業,我會很開心。」直接表達自己的意願,用同理心去教育孩子,讓感情順利自然的流動,這樣做孩子會更容易接受父母的建議和管教。

用情打動孩子比大發雷霆要更能撼動孩子的心,讓家中充滿感情和溝通,而不是暴力和訓斥。父母改善自己的脾氣看上去是為了更好的教育孩子,其實最終受益的還是自己。

當家長學會與自己的情緒友好相處的時候,人生的幸福和快樂就會觸手可及。

2. 靜心思考

真實的面對自己的情緒,一味的壓抑和克制脾氣並不是最好的辦法,情緒其實是無法壓抑的,因為壓抑會帶來更嚴重的情緒爆發,真正的做法是學會真誠的面對自己的情緒,認識到情緒管理的問題,和孩子無關。

3. 學會真實表達情緒,及時疏導

之所以不發火其實是因為經常與家人表達情緒,不管遇到什麼問題,都可以採用傾訴的方式與家人一起分享,這樣情緒就能快速的平靜下來。

當一個人生氣發怒的時候,只要給他一個有力的擁抱,用心傾聽,就能給對方帶去力量和安慰。

對於孩子也是如此,孩子做錯了事,受了委屈之後,並不需要馬上指責和埋怨,要學著去理解關愛和傾聽,當孩子將自己內心的垃圾倒出來之後,才能真正裝的進家長的良言和教誨。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