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10歲后,千萬別和孩子較勁,父母會「示弱」,孩子更優秀

Wendy媽 2023/02/12 檢舉 我要評論

01

前幾天,表姐半夜打電話,哭著跟我說:兒子6年級,不跟自己親了,回家招呼都不打,鞋一換直接就進了自己屋,門一鎖誰也不讓進!

表姐擔心兒子早戀,想和兒子認真談一下,削了水果端進去,直接被兒子轟了出來。

剛說明來意,兒子就罵她吃飽了撐得沒事找事,一反手還摔了水果。

表姐又急又怒:我不管你,你還知道好好學習??以后沒出息就等著哭吧?

沒想到,兒子一臉諷刺,一字一句像刀子一樣扎得她生疼::

「你哪只眼睛看到我沒好好學習。再說沒出息的是我,跟你有什麼關系!」

眼看大戰爆發,表姐咽下那些即將脫口而出的尖刻話語,合上房門匆匆離開。

深夜,她躺在床上泣不成聲。

02

永遠別和青春期孩子較勁

有句話說: 每個孩子和父母之間,都注定要有一場戰爭。

如果孩子贏了,是喜劇;如果父母贏了,一定是悲劇。

所以,父母千萬別和青春期孩子較勁!

跟青春期的孩子較勁,你一定會傷透了心。

實際上,現在的孩子,從9歲起(現在娃普遍比較早熟),基本上就進入了叛逆期。隨之而來的就是「心理斷乳期」。

他不會有意跟你過不去,但他一定要表明: 我是獨立的,有個性的、有尊嚴、要面子的,我什麼事情都聽你的,我多沒面子。

另外,心理學研究認為,青春期最重要的一個問題就是: 我是誰,他需要去完成自我的認同。

可這個自我認同是怎麼完成的呢?很大一部分就是去戰勝父母。

青春期的孩子,從父母身上獲得自我認同的方式,不再是受到父母的表揚。

他們需要從語言上勝過父母,甚至從身體斗爭上勝過父母,表明他比父母更強

所以,青春期的孩子,總是看起來格外叛逆又難搞,宛如一個火藥包。

這時候,父母的態度至關重要。

當然,你可以比孩子強,但孩子發現拼不過你,抑郁了、跳樓了、離家出走了,怎麼樣都可能。

你也可以適當讓步,讓孩子體會到什麼是贏。

孩子贏了,皆大歡喜。

03

父母會示弱,孩子更優秀

《解碼青春期》所說:「當一個孩子不斷挑釁父母,不斷去試探父母底線的時候,其實他就是想看看父母愛不愛自己。」

想明白了這句話,再回過頭去看,你就會發現: 青春期孩子對父母的需要,遠遠超過我們的想象。

那為人父母,我們到底該如何去面對那個渾身是刺,隨時會炸的青春期孩子呢?

1、 學會示弱

李玫瑾教授在《圓桌派》上說,就一針見血地指出: 12歲之后,父母要學會示弱。

小時候,孩子的世界里父母最大,他會心甘情愿地跟著父母的腳步走。

可當孩子慢慢長大,他見識到的世界越來越大,他的個性就會越來越強,主見也越來越多。

此時,如果父母依然用身份和權威,拽著孩子走,拼命施壓,矛盾勢必洶涌而來!

電視劇《小歡喜》中,季勝利和兒子季楊楊分別多年。父子關系淡漠,兩人一見面就吵,水火不容。

在季楊楊眼中,在自己需要時父親從未出現過,對父親高高在上的管教只有不滿和不屑。

後來,季勝利開始學會了示弱,去了解兒子的喜好,請兒子教自己開卡丁車……

最終,他用示弱的方式,慢慢走進了兒子的世界。

另外,父母的示弱,也能提升孩子的自信心,激勵孩子做得更好。

父母越厲害,越要學會收攏翅膀。

因為我們成人的厲害,會變成遮擋孩子發展的天花板。

2、學會閉嘴

作家六六,談起自己青春期兒子,直接坦言:

青春期小孩,避免彼此嫌惡的唯一辦法,就是我閉嘴。

十幾歲的孩子,會對不請自來的說教和建議,感到異常的憤怒和怨恨。

比如你說,這個事兒你不應該這麼做,怎樣怎樣會更好。

他一定給你懟回去:你說這個事情是錯的,請問你驗證過嗎?

你說:媽媽是血淚驗證過的。

那孩子一定會繼續:憑什麼你驗證過不行,就表示我也不行?

可能他回去馬上就知道他這麼做真的是不對,但他一定不會承認。

如果你繼續嘮叨:「就是不對,你為什麼不承認」。

你們吵到最后,他肯定對你不恭敬。

千萬別忘了,青春期的孩子,是要完成自我認知的,他要的就是 「我要活成自己的樣子,不是活成別人的影子」。

不停的嘮叨,在很多時候都帶著否定的意味,對青春期孩子來說是致命的。

對于非原則性的問題,閉上嘴巴,控制情緒,放手讓孩子嘗試就好。

3、用心陪伴

對青春期孩子來說,最好的愛就是陪伴。無需太多的言語,但要讓他感受到,愛和支持,永遠都在那里。

一個朋友,回憶自己最叛逆的時候,她說早忘記了當時的那些和父母的爭吵。

只記得,母親總是輕輕地放一杯牛奶在她的桌子上,然后悄悄地走出去,她抬頭看到的常常是母親悄無聲息的背影。

時至今日,母親已經過世,當她每次想到母親的背影,都會感動到落淚。

薄世寧醫生就在視訊的最后勸誡家長:

「在孩子的青春期,比逼著他天天學習更重要的,是家長能夠多陪陪孩子,多和他聊聊天,多和他一起分享一些事情。

因為你一旦錯過了這個時期,就永遠也回不來了。」

教育孩子一定要情感在前,管教在后。

情感哪里來?就是在日復一日的陪伴中長出來的。

青春期盡管麻煩不斷,卻是孩子走向獨立必須經歷的陣痛。

孩子關鍵幾步成長,也就這三年五年。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