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傳統文化公益活動時,學到這樣一首歌:說好話,如口吐蓮花,說壞話,如口吐毒蛇......
父母說的話,可以是溫暖孩子的陽光,也可能導致一生的性格缺陷。下面5句話,作為父母千萬不能說。
第一,不能給孩子貼負面標簽,說讓他感到自卑的話。
比如說,你都多大了,還吃得到處都是;你怎麼這麼笨呢,講了好幾遍,還不會;你怎麼這麼磨蹭,這點作業你打算寫到半夜啊?
在孩子的認知里,父母就是他的全部,父母認為他是怎樣的,他就會相信那是真的。
第二,不能說嚇唬孩子的話,這會讓孩子很沒有安全感。
比如說,你再不聽話,就把你送人;等你爸爸(媽媽)回來,看他們怎麼收拾(揍)你;就你這麼不聽話,老師同學肯定都不喜歡你。
說到這里,我心里就很難過,因為我的女兒就哭著跟我說,被親戚說「媽媽不要你了」這類的話,我們成年人一時嘴上痛快了,對孩子卻是一時半會抹不掉的心理陰影。
第三,不能「道德綁架」孩子。
任何讓孩子感到內疚,自責,甚至壓抑的話,都不能說。
比如,我這麼辛苦這麼累,還不都是為了你;爸爸媽媽就是希望你好好學習,出人頭地;我每天起早貪黑,還要照顧你的生活和學習,我容易嗎?
我們很多人小時候,或多或少都被父母如此「苦口婆心」地教育過。然后我們也不負眾望地努力學習,甚至小有成就,但不得不說,還有很多人,因為心理壓力過大,而造成精神障礙或者抑郁的。
第四,不能說敷衍孩子的話,這樣孩子會感覺備受冷落,漸漸地疏遠父母。
比如,你沒看見我正忙著呢嗎;知道了,知道了,一會再說(然后就沒有然后了);別問我,你問你媽(爸)去。
當他不愿意跟你說話了,就表示不再信任了。以后,他在成長路上,再遇到問題,或者困難,大機率會選擇自己面對,因為他知道,父母不是他可以傾訴的對象。
第五,不能說貶低自己或者另一半的話,這樣會導致孩子自卑或者焦慮。
比如,爸爸(媽媽)沒能耐,一切都得靠你自己努力了;你爸怎麼那麼懶,成天就對著手機,家務活都我干;你媽真的太嘮叨了,煩死人了。
在孩子意識里,他是父母的合體,對父母任何一方的否定,都會讓孩子感覺是對他能力,品格的懷疑,所以,聰明的父母應該是在孩子面前說彼此的好話,并且做個自信的父母,給孩子樹立榜樣。
父母都是愛孩子的,但真正的愛,是要讓孩子感覺到「愛」。
真正愛孩子,要尊重孩子,要從說的每一句話開始。
再生氣,也千萬不要用語言去傷害孩子。因為,不經意的一句話,可能毀掉的是孩子健康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