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非洲北部的沙哈拉沙漠原本並不是沙漠地區,研究表明在上一個冰河時期這裡是廣闊的河流沖積平原,也就是說,沙哈拉沙漠之前是一個適宜居住的地方,只是後來才變成了現在我們所看到的荒漠般的景象。沙哈拉沙漠的面積達到932萬平方公里,幾乎占滿整個非洲北部,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沙質荒漠。
它的北部是乾旱副熱帶氣候、南部是乾旱熱帶氣候,晝夜溫差非常大,年平均氣溫大約為20℃,夏季非常炎熱,即使是冬季平均氣溫也達到13℃左右,這裡的環境可以說是非常惡劣,是地球上最不適合生物生存的地方之一。
按理來說,炎熱的沙漠地區應該是不大可能出現降雪的情況,畢竟出現降雪的前提之一是要達到較低的溫度,而沙漠地區的平均氣溫一般都比較高。但是現在沙哈拉沙漠卻出現了降雪,這是怎麼回事?
撒哈拉沙漠都下雪了
據英國《每日郵報》的報導,這段時間撒哈拉沙漠小鎮艾因塞弗拉遭遇了寒流侵襲,當地的氣溫一夜之間下降到-2℃,出現了罕見的降雪天氣。沙漠地區那些金黃色的沙丘被白皚皚的冰雪覆蓋以後,顯得很特別,那些臥在沙漠沙丘上的駱駝背上也被白皚皚的雪覆蓋著。
位于赤道附近的沙哈拉沙漠出現降雪,可能很多朋友都認為地球的氣候是不是出現異常了?這次出現降雪的小鎮位于位于沙哈拉沙漠的阿爾及利亞,它被稱為「沙漠之門」,夏季的最高氣溫可以達到58℃,可以說是世界上最炎熱的地方之一。由于比較炎熱,所以這個小鎮降雪的情況比較少,這次出現降雪是它過去42年以來第5次降雪,非常罕見。
可以看得出,沙哈拉沙漠出現降雪雖然罕見,但這並不是第一次出現降雪的情況,而這一次導致沙哈拉沙漠降雪的原因就在于受到了寒潮的影響。雖然不確定與地球的氣候出現異常有多大的關係,但是很多研究都表明,現在地球的氣候確實是出現了變化。
這些年來,我們經常談及的一個問題就是氣候變暖,也就是說,地球的平均氣溫一直在上升,科學家的研究表明,過去8年是有記錄以來最熱的8年,而最近10年全球的平均氣溫比140年前高出了約1.1℃。
2021年雖然出現了拉尼娜現象,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天氣模式,抑制了全球氣溫,但依舊是史上排名第六的最熱年份,全球平均氣溫達到了14.7℃,也是迄今為止最熱的拉尼娜年份。有科學家預測,隨著地球氣溫不斷持續上升,2022年地球的平均氣溫可能會躋身最熱的十個年份。
NOAA氣候監測負責人羅素沃斯表示,隨著地球不斷變暖,我們將會看到更多極端的氣候,全球氣候變暖將會使得一些極端的氣候變得更加糟糕。
在最近幾年時間內,我們看到很多地區都出現了一些極端的天氣問題,比如說有一些地區的降雨可能因為異常增多而出現了嚴重的洪澇,有一些地區可能出現降雨異常減少而出現了罕見的乾旱,還有一些地區因為高溫、乾旱等原因而出現了野火肆虐的問題。此前橫掃多國的蝗災其實也是與沙特地區的降雨出現異常有很大的關係。
我們人類作為地球生態系統的一部分,是沒法脫離地球環境而獨立存在的,也就是說,隨著地球的環境發生變化,我們人類其實也深受影響,前文提到的那些洪澇、乾旱、野火肆虐等問題都會威脅到我們的生存。而且如果地球的環境發生巨變,留給我們人類的棲息空間可能會被嚴重擠壓。
比如說,隨著氣候變暖的持續,冰川加快融化導致海平面上升,這時候就會淹沒那些低窪的沿海地區,而一般情況下,沿海地區的經濟都是比較發達的,人口也眾多,所以這個問題對我們人類的社會發展是很大的威脅。
世界「末日時鐘」只剩100秒
地球作為我們人類當前唯一的棲息地,地球環境的好壞可以說是牽動了億萬人的心,相信大家也不希望我們地球家園被毀滅,也不希望我們人類文明突然就終結,而是希望人類文明能夠持續延續下去。不過,由于我們面臨很多威脅,比如說氣候變暖、核戰爭、小行星等,所以我們都想知道距離世界末日還有多遠。
世界末日是沒法精准預測的,誰也不知道地球什麼時候突然遭遇到滅頂之災,為了顯示出地球受威脅的程度,芝加哥大學的《原子科學家公報》雜誌在1947年設立了虛擬的「末日時鐘」,這是一個象徵性的警世之鐘。
當然,這個時鐘和我們常見的時鐘是不同的,它並不會自己轉動,而是由芝加哥大學的《原子科學家公報》雜誌根據情況將分針向前轉動或者向後轉動,鐘上的午夜零時意味著毀滅時刻,指針離午夜零時越近意味著危險性越大,相反指針離午夜零時越遠意味著危險性越小。
這個「末日時鐘」設立的時候剛剛好是冷戰時期,當時的分針距離子夜僅7分鐘,在2012年「末日時鐘」分針被撥到11時55分,距離「象徵世界災難末日的」午夜時分僅剩7分鐘。
在2015年1月22日「末日之鐘」被撥快了2分鐘,距離「象徵世界災難末日的」午夜時分僅剩3分鐘。在2018年1月25日「末日時鐘」被再度撥快30秒,現在這個「末日時鐘」的指標將保持在距離午夜前100秒。
現在距離「象徵世界災難末日的」午夜時分僅剩100秒,相比之下在冷戰時期距離「象徵世界災難末日的」午夜時分還有7分鐘,也就是420秒。
難道地球現在比冷戰時期更加危險了嗎?其實這個所謂的「末日時鐘」只是一個象徵性的虛擬時鐘,需要通過人為去調整分針的位置,不同的位置顯示的是不同的危險程度,指針離午夜零時越近象徵著危險性越大。也是由于是人為控制的,所以這個分針顯示的危險程度其實是具有一定的主觀性的。
而且,這個虛擬的時鐘也不是能夠精准、及時地反映實際情況,比如說在1962年古巴危機時,核戰爭幾乎可以說是一觸即發了,當時他們都沒有撥動這個「末日時鐘」。
雖然這個所謂的末日時鐘並不是精准反映了我們當前所面臨的風險,但不可否認的是,現在地球確實是面臨很多挑戰。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未來地球的人口會越來越多,而越來越多的人就需要越來越多的糧食,也需要消耗越來越多的能量,這可能會導致地球的氣候變暖、環境變得更加惡劣。一旦未來地球的氣候變暖出現失控的情況,人類文明的發展可能會受到嚴重的威脅,甚至可能會出現所謂的末日。